曼德拉效應,是集體性的錯誤記憶?
曼德拉效應是什么?答案:其實是一種在心理學領域的效應,也就是大家普遍對歷史的記憶,與歷史上所記錄的并不相同,也可以被稱為是一種集體性的錯誤記憶,
“曼達拉效應”,說的是大眾的集體記憶和真實發生的歷史并不相符。如果要追溯這個概念的出處,這個概念很有可能是在2010年由一位喜歡超自然現象的博主菲安娜·布梅提出的。這位博主在她的文章中寫到,在她的記憶當中,那個南非的黑人領袖納爾遜·曼德拉,不是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逝世了?難道你們不記得了嗎?他怎么現在還當上了南非的總統?
為此,菲安娜·布梅提出了一個假說,他認為曼德拉實際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監獄中逝世了,但是未來的人可能穿越到了上世紀80年代,并且救了曼德拉,從而改寫了歷史。我們就處在一個被穿越者影響的平行宇宙當中。由于這個穿越者對于歷史的改寫并不夠徹底。所以,有許多人還保留著曼德拉已經逝世的記憶。他把這個假說就叫做:曼德拉效應,并聲稱有幾千人和他一樣的記憶。
那真實的歷史是如何的呢?
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曼德拉確實是在獄中,不過后來他被釋放出來了,并且最終當選了南非的總統,而曼德拉也不是2010年逝世的,而是到了2013年才逝世的。
現實生活中的“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并不是什么正兒八經的科學理論,而是一個超自然愛好者提出的假說,它講的其實就是公眾記憶和真實事件的偏差。近些年來,類似“曼德拉效應”的現象屢見不鮮,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可以來舉幾個例子。
比如,之前很火的電影,它原本的名字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可是很多人都記成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多說一句,這個連搜索引擎的智能推薦都是“記錯了”。
再比如:動畫片《寵物小精靈》當中,有一個動漫“皮卡丘“,你覺得比卡丘的尾巴上有沒有一段黑色條紋?下圖中左側是皮卡丘,還是右側?
很多人都會覺得是左側的,但實際上“皮卡丘”的尾巴是沒有一道黑色條紋的。動漫中容易記錯的想象還有米老鼠,很多人記憶中的米老鼠是穿吊帶褲的,但實際上它只穿了短褲。
我們再列舉幾個例子。著名的雕像《沉思者》,這個雕像的手是托著小巴,還是額頭?用的是右手,還是左手?
很多人都會把這個雕塑的實際動作記錯,實際上他是右手托著下巴,并且沒有攥著拳頭。
還有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的微笑》,圖中的蒙娜麗莎嘴角到底有沒有上揚?
很多人記憶中的蒙娜麗莎嘴角并沒有上揚,而現實恰恰相反,蒙娜麗莎的嘴角是上揚的。
平行宇宙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這些年尤為明顯。那這種“偏差”真的是因為平行宇宙的存在嗎?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平行宇宙”到底是咋回事?
這個概念來自于量子力學的一個假說。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理論。上世紀20年代前后,科學家就發現微觀粒子的物理規律和我們宏觀世界是不一樣的。他們會呈現出一個疊加態。具體的意思就是說,微觀世界的粒子,如果你不觀測它,它就會處于一種疊加態。
薛定諤曾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諤的貓”就很好地講述了疊加態。薛定諤的貓說的是一個密閉的容器里有一只貓,除此之外還裝備了少量鐳和氰化物。這個鐳有50%的概率會衰變,一旦衰變就會釋放氰化物毒死貓。
薛定諤認為按照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解釋,鐳就是處于“既衰變又不衰變”的疊加態,于是這種貓也應該是疊加態,也就是“既死又活”的狀態。但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既死又活”的狀態。那么如果我們打開箱子(觀測),按照量子力學的理論,這只貓要么死,要么活。那問題來了,假設貓死了,那“活”的狀態去哪里?
許多科學家就曾經在思考這個問題,其中就有人提出了“平行宇宙”的概念,他認為凡是我們觀測一次,就會產生平行宇宙,并不會有狀態的丟失。就拿薛定諤的貓來說,有貓“活”的宇宙,也有貓“死”的宇宙。
不過,"平行宇宙"只是個假說,甚至都不是主流的假說,根本沒辦法證明真的存在平行宇宙。
那“曼達拉效應”到底咋造成的呢?
有一些學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歸結下來就是:人的記憶太脆弱了,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出現記憶偏差。這其實也源自于我們儲存記憶的方式,是依靠大腦當中的神經元,通過神經元的連接結構來完成。而神經元本身就很容易出錯,尤其是當人年紀大時,神經元會減少,記性就會變差。
這就使得一些錯誤的信息也可以在大腦當中構建出錯誤的記憶。所以,才使得很多口口相傳的錯誤信息成為了很多人共同的記憶偏差,也就是說,我們是被我們的大腦所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