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的由來是什么,3種說法(黃帝之子/蚩尤一族/龍生九子)
Tips: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或下一篇
饕餮的由來是什么,答案:有3種說法,一說是黃帝的親生兒子;一說是對蚩尤一族的蔑稱,還有一種說法是龍生九子之一。
說法1:饕餮是黃帝的親兒子
《左傳》記載:“縉云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翻譯:古代有個叫縉云氏的人,他有個不成器的兒子,這個兒子窮奢極欲、貪得無厭,而且從來不知體恤天下百姓,天下人把他叫做饕餮。
據《史記》透露,縉云氏是華夏民族祖先神黃帝的別名,由此可見饕餮就應該是黃帝的親生兒子。但由于黃帝長期忙于發明創造以及和諸神作戰,以致于對自家公子缺乏必要的管教,從而慣出了一個好吃懶做的熊孩子。
說法2:饕餮是對蚩尤一族的蔑稱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
"縉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云之官。"而《路史·蚩尤傳》出現了巧合:"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由此可見:縉云氏是蚩尤的先祖,兩者間存在血緣關系。
歷史上對蚩尤的記載向來兇惡,和怪獸沒有任何區別。在此基礎上,刨去這些上古記載中的神話色彩,我們能推測出:"饕餮"極有可能也是對氏族的貶稱。
《左傳·文公十八年》還記載了這樣一場慘烈的戰爭:"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
試想4000多年前的一天,夷為平地的村莊路口,捆著雙手的部族子民被勝利者趕上了祭祀的土臺,行刑者手起刀落,血如泉涌,這恐怖慘烈的一幕,留在了部族口口相傳的記憶里,最終轉化成史書中嗜血的妖獸饕餮。
說法3:饕餮:是龍生九子之一
事實上在歷史里這只是一種小眾的說法。更被廣為接受的傳說"龍九子"并不包括饕餮,而分別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負屃和螭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