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記憶——夢游之謎
夢游之謎很多人在睡覺時都是安靜地躺在床上,平穩地呼吸,偶爾會有鼾聲和幾句夢話。
但有一些人在睡著的時候,卻起身做著白天才做的一些事情,而自己在醒來后渾然不知。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睡眠時發生的怪事人們睡眠的目的就是消除疲勞,恢復精力。
但有的人在人睡之后卻做白天的活動,自己醒來后一無所知,這就是夢游。
夢游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也是一個困惑了人類幾個世紀的問題,它詭秘而恐怖。
讓我們看看這樣幾個夢游者的經歷。
寧波的一名中年男子晚上起來一個人走了近30千米路,走累之后,還翻越了一家圍墻,在別人家屋檐下睡著了。
當他被人叫醒后,怎么也想不起自己為什么睡在那里。
這位夢游者的家人說,他經常在睡覺時起來做一些事情。
家人擔心這樣會出現意外,每晚睡覺前,總要將一些危險的物品收好。
北京有一個孩子也常常夢游。
他的母親說,每當兒子夢游時,自己都靜靜地看著兒子。
據說,不能叫醒正在夢游的人,要等他慢慢地自己回到床上繼續睡覺。
雖然拿走了房間里的危險物品,孩子的媽媽還是非常擔心,生怕他在夢游的時候撞在墻上或者柜子上。
孩子在夢游的時候閉著眼睛走路,但是他卻能躲開前面的障礙。
有時他還能走到玩具箱旁邊準確地從里面拿出平時最喜歡的玩具,然后又走幾步不偏不斜地坐在沙發上玩起來。
夢游的人似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與他人失去了聯系。
他們有時表現得情緒波動大,說上一大堆胡話,別人很難聽懂。
有時表情呆板麻木,對他人的刺激沒有反應,很難被強行喚醒。
夢游的人意識雖然模糊,但動作卻顯得有目的性,似乎在從事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做完后多能自動回到床上繼續睡覺。
夢游一般出現在睡眠的前1/3段的深睡期,次日醒來,完全不清楚夢游時發生的事情。
探索夢游之因夢游時,人是清醒的,還是依然在睡眠狀態下?是什么原因使人們在睡夢中產生這些奇怪的舉動?其實,夢游和做夢的原理差不多。
人在將睡而還未睡的狀態下,大腦處于抑制狀態,大部分腦神經休息了,還有一部分腦神經沒休息,那么人就會做夢。
同樣,人在要醒還沒全醒的時候,有一部分腦神經先醒過來了,還有一部分沒醒過來,這時夢又來了。
做夢的表現通常是人睡在床上,腦子里出現一些情景,或者說夢話。
夢游是人在快要醒的時候,管肌肉活動的神經先醒過來了,那么這部分神經就會指揮手腳的肌肉活動,叫人爬起來或者來回地行走,或者做些其他的活動。
夢游的人雖然意識不清醒,但常常認得路。
這是因為人天天走那條路,已經習慣了,即使睡得迷迷糊糊的,腳也會按著老規矩活動。
當然,有些時候,夢游的人多少還會得到視覺、聽覺、觸覺的幫助。
所以,夢游的人從來不去走從未走過的路,干從未干過的活。
因為腦子不熟悉這事,就沒法去指揮手腳干這些事。
走起路來總是晃晃悠悠、彎彎曲曲,也是正在夢游的人的一種表現。
這是因為夢游的人腦子迷糊不清,視覺、聽覺、觸覺也不像白天那樣受大腦的明確指揮。
夢游癥主要特征:
(1)常有睡眠中起床行走行為,通常發生在主要睡眠階段的最初第三期。
(2)當夢游時,患者臉部表情呆板,對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應,夢游者也很難被強行喚醒。
(3)清醒時(不管是在夢游結束后,還是在第二天早晨)患者對夢游中所發生的一切大都遺忘了。
(4)當從夢游狀態醒來后的幾分鐘內,患者心理活動與行為均無損傷(盡管醒來最初一刻,患者有迷糊與定向力障礙)。
(5)夢游的起始及進行過程中沒有諸如癲癇癥一類的疾病因素加入。
對于夢游的認識,除了上述解釋外,醫學界還認為,夢游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在醫學上稱“夢游癥”,夢游癥大都是從兒童時代遺留下來的。
有的外國學者解釋說,許多7歲至9歲的孩子患夢游癥,可能是因為孩子對家庭或學校的處境不滿。
夢游是他們一種“潛意識的反抗”,長大以后會好起來的。
患夢游癥的人到處走動,為什么不僅不會跌倒、碰撞,而且還能回到原先睡覺的床上呢? 夢游來于“無形”的生命
中醫認為要解開夢游之謎,還是要先了解人的生命內涵到底是什么。
關于人的生命,中醫與西醫的看法有很大不同。
西醫只研究我們“有形”的身體;而中醫認為人除了“有形”的身體,還有許多“無形”的生命成份。
歐洲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夢游是基因在作怪。
對人體免疫系統起調節作用的HLA-DQB 1基因產生特定變異后,也許會促使免疫系統攻擊在睡眠調節中起重要作用的細胞,從而使人手舞足蹈地夢游。
對于為什么會夢游,人類至今未有確切說法,現實生活中對有可能發生意外的夢游癥患者,應先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如睡地鋪、房間里不放置危險物品、不生火、門窗加鎖等。
如發現夢游癥患者已走出戶門,可將其牽回家中繼續睡覺,不要去喚醒患者,強迫呼喚可能會使他轉為更嚴重的意識模糊或驚慌失措的興奮躁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