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怎么學才能學好,多做題沒用!做好這3點(有視頻)
高中數學怎么學才能學好,答案:學會自學,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勤于思考,形成深度學習的習慣、精準表達,展現數學語言的優美
一、學會自學,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象1:
許多同學進入高中以后延續初中“聽課+練習”的學習模式,每天坐等上課,不做任何準備工作,上課時或者只聽老師講解或者忙于記筆記,忽略了真正聽課的任務,缺少學習的主動性。
學習建議:
認真仔細地閱讀課本,堅持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帶著問題進課堂,對每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了然于心,逐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閱讀數學課本我們不能像看小說一樣,要明確自己學習任務,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努力找出課本中涉及的全部數學概念,并借助課本提供的范例嘗試理解這些概念,難以理解的概念,可把問題記錄下來,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
二、勤于思考,形成深度學習的習慣
現象2:
部分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忽視教師對數學概念的“解讀”與“深加工”,對概念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一知半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有觸及數學本質,以致出現“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現象。
學習建議:
每一位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都會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突出數學思想方法,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情景,想方設法幫助同學理解每一個數學概念,我們要珍惜課堂40分鐘的時間,將自己的思維溶入課堂,使聽課效率最大化。
數學中的定義、公理、定理、公式等數學概念均十分簡潔而又嚴謹,因而其中的每一個詞都有其特定的意義,有的數學概念已經為我們指明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我們要在精準記憶的基礎上深刻理解這些數學概念,這就需要我們勤于思考,勇于質疑、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深度學習的習慣。
例如新教材對子集的定義: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中的每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記作A⊆B。但同學們往往會這樣記憶: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記作A⊆B。兩種說法雖然是等價的,而前者給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課本例7的第(2)小題,便是概念應用的范例。
再如新教材在集合的第一課時就給出了兩個集合相等的定義(兩個集合的組成元素完全相同),這一定義雖然通俗易懂,但要判斷兩個無限集是否相等或證明兩個集合相等時不易表述,于是課本在集合之間的關系這一課中給出集合相等的證明方法,
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將前后知識聯系起來,深層理解這些知識點,同時對我們邏輯推理能力的養成也十分有利。
三、精準表達,展現數學語言的優美
現象3:
在高一學生的課外作業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清晰地表達問題求解的過程,書寫混亂,缺少條理性,不能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習建議:
完成數學作業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具有鞏固知識、內化知識的功能,同時也是養成數學素養的必不可少的途徑,所以我們在完成每天的作業時務必做到:
(1)書寫整齊、清潔,條理清晰有美感;
(2)數學符號的應用、圖形的繪制正確、規范;
(3)推理過程步步有據,形成重論據、有條理、合乎邏輯的思維品質和理性精神。
數學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應明確目標,培養數學學習興趣,不斷調整學習方法,逐步感悟數學與現實之間的關聯,學會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學會有邏輯地思考問題,養成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拓展閱讀:【視頻】怎樣才能學好高中數學?實操教你搭建方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