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金字塔之你不知道的秘密
在非洲古國埃及的尼羅河畔,開羅城近郊的廣裹戈壁中,巍然矗立著一群龐大的方錐形建筑物。
它們歷經滄桑,氣勢磅礴,迄今已經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據說古代世界有七大奇跡,隨著歲月的流逝,有的倒塌了,有的消失了,只有金字塔巋然傲立,萬古長存。
其中的奧秘又是什么呢?作為曾經的四大古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埃及,一個令人向往的神秘國都,那里有著猶如大海一般的沙漠。
而金字塔又是東方文化四大奇跡之一,古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它建造于沙漠之中,結構精巧,外形宏偉,是埃及的象征。
金字塔以其形體極似漢字的“金”字,因此在中國稱為“金字塔”。
在歐洲則稱為“庇拉米斯”,是古埃及語“高”的意思,可見高大是金字塔的特征。
在埃及有大、小金字塔70余座。
第1座是埃及第三王朝國王杰賽爾的階梯形金字塔,后來的角錐形金字塔,是在此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
其中位于開羅郊區吉薩城附近的胡夫和哈夫拉兩座金字塔。
被列為世界古代八大奇觀之首,這兩座金字塔加上顯示國王威嚴的獅身人面像,成為埃及金字塔最風光的象征。
【金字塔起源】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
后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筑方法。
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并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
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
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紛紛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為自己修建墳墓,從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營造金字塔之風。
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國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時期內,因此,埃及的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們為什么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式,即修成漢字中的金字形呢?原來,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準備將馬斯塔巴作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
后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后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
在后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而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
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啦”的標志是太陽光芒。
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陽光芒。
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
后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散布在尼羅河下游西岸的金字塔,大約80座。
它們是古代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墓。
埃及人叫它“庇里穆斯”(pyra.mids)意思是“高”。
從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金”字,所以,人們就形象地叫它“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
在埃及已發現的大大小小的近百座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開羅西南面的吉薩省沙漠里的祖孫三代金字塔。
它們是大金字塔(也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
【第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
它大約建造于公元前2700多年。
塔高146.5米,相當于一座40層高的摩天大樓。
塔基成正方形,每邊長230.6米,占地約52900平方米。
胡夫金字塔規模最大,所以又稱為“大金字塔”。
它身高146.5米,象一座40層高樓,拔地而起。
于1889年巴黎埃菲爾鐵塔((312,5米)修建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它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底面呈正方形,邊長2300多米,周長約1公里。
全塔用230多萬塊大、小不同的巨石砌成,總體積250萬立方米。
平均每塊石頭重2.5噸,最重的一塊約160噸。
石塊連接沒有絲毫粘著物,但石塊間絲隙皆無,使人贊嘆!據考證,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動用了10萬人花了20年時間。
最輕的石塊1.5噸,平均重量約2.5噸,總重量約684.8萬噸。
如果用載重7噸的卡車來裝載,需要978286輛,如果把這些卡車一輛接一輛連接起來,總長度是6200公里。
塔內有甫道、石階、通風道和墓室。
室分3層,處塔底正中地下30米深處,室上有r0層房間,加三角形頂蓋。
胡夫大金字塔建筑之奇,至今仍是不解之謎。
象金字塔這樣宏偉建筑,有人認為是天外來客所建,但畢竟金字塔它巍峨壯觀地坐落在地球上,成為人類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它生動具體地告訴人們:古代埃及的奴隸們是怎樣地在沒有火藥、沒有機械的年代,利用雙手及簡單工具而創造出這一驚人的奇跡。
石像高22米,長75米,頭戴“奈姆斯”皇冠,額刻“庫伯拉”圣蛇浮雕,下巴還下垂著五米多長的胡須。
威嚴而又神秘。
1798年,拿破侖占領埃及時,曾下令用重炮轟擊人面獅身像,結果,獅身像巋然不動,只轟斷了幾根胡須,現在保存在英國博物館里,拿破侖曾粗略估算,如果把胡夫.哈佛拉.孟考夫拉三座相鄰的金字塔的石塊集中,可以砌成一道3米高,一米厚的石墻,把整個法國權圈圍其起來。
這么多的石塊從哪里采的呢?據考證:一般石料,可能是就近取材。
而用于外層的11.5萬塊上等白石灰石,則取之于尼羅河東岸的穆卡塔姆采石場;內部墓室的花崗巖,則取之500英里外的阿斯旺。
采石、運輸、下河、上岸,不僅需要大批的石匠、建筑工人、運輸功人、水手,而且需要一批相當規模的工程師、施工員和管理人員。
一支有足夠的鎮壓能力的軍隊,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他們要吃、要穿、要住、要消耗,這就又要有一支龐大的服務人員。
當然,這不包括勞力較弱的老人、婦女和兒童,也不包括不勞而獲的僧侶和貴族。
【第二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比大金字塔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哈夫拉金字塔,塔旁還雄踞著一尊巨大的石雕----人面獅身像。
據說,公元前2610年,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哈佛拉,巡視了自己的快要竣工的陵墓,發現采石場還有一塊棄置的巨石,就命令石匠,按照自己的臉型雕刻了這座石像。
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哈夫拉的陵墓,因此被稱為哈夫拉金字塔,塔高143.5米,比大金字塔僅低3米。
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面像便緊挨著哈夫拉金字塔。
據說,公元前2610年,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哈佛拉,巡視了自己的快要竣工的陵墓,發現采石場還有一塊棄置的巨石,就命令石匠,按照自己的臉型雕刻了這座石像。
長期以來,由于該金字塔內的濕度過大、通風較差,墓室內部的墻壁出現裂縫。
1992年,哈夫拉金字塔又經歷了一次強度為5.4級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損壞。
1993年初,考古學家在吉薩省的金字塔區考察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古墓群,里面共有160多個古墓,墓里的象形文字記錄了金字塔修建時的情況。
墓壁上有繪畫,生動地展現了金字塔修建時的情況。
這群古墓造型多樣,用料不一。
有的墓如金字塔形狀,有的呈圓形拱狀,有的是長方形平頂斜坡式造型。
用料主要有3種:土磚、玄武巖和花崗石。
為了進一步研究新發現的古墓,埃及文化部成立了一個科研小組,有關金字塔建造者之謎將會進一步被揭開。
1996年7月,埃及又決定開放位于開羅以南約35公里的達舒爾的4座金字塔。
這4座金字塔中有兩座是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薩夫羅建造的,距今近4600年,其中的一座造型獨特,被稱為“彎曲金字塔”或“折角金字塔”,其底部為邊長188米的正方形,高約98米。
它的奇特之處在于它的每面具有兩個坡度。
考古學家發現,古埃及人在施工時,先以54度的傾角修建,到一定高度后,又改為以43度的傾角繼續向上建造,直至完工。
這樣金字塔的四面看起來便是彎曲的。
為薩夫羅國王所建造的另一座金字塔所用的建筑材料為顏色發紅的石灰石,因此被稱為“紅色金字塔”。
1996年8月,埃及考古工作者在開羅西南吉薩金字塔群附近清理門卡烏拉金字塔底座時,偶然發現兩尊罕見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這是在金字塔高地首次發現與拉美西斯二世有關的文物。
新發現的兩尊石像位于第三座大金字塔門卡烏拉金字塔旁,它們被雕刻在同一塊石頭上,高3.5米、重約4噸。
其中一尊反映了拉美西斯二世的真面目,另一尊則集拉美西斯二世和荷拉·烏赫梯神像于一體。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19王朝著名法老(約公元前1304-前1237年)。
吉薩金字塔屬于埃及古王國(公元前3200-前2270年)時期的文物,而拉美西斯二世則生活在埃及新王國(公元前1560-前1100年)時代。
考古專家認為這一重要發現可能有助于人們揭示金字塔地區更多秘密。
近十年來,參觀金字塔的大量游人使金字塔內部濕度不斷上升、化學物質增加,從而損害了金字塔的牢固性。
為了更好保護金字塔這一珍貴古跡,1995年4月,埃及政府宣布1995年為保護金字塔年。
【建筑上的種種疑點】(1)建造的方法據估計:支持這樣的建筑工程需要5000萬人口的國力,而一般認為,公元前3000年左右全世界的總人口也不會超過2000萬人。
何況,已經發現的金字塔有80座之多,即使像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所說的,30年完成一座,總計也需2400年,埃及承受得了這樣浩繁,這樣長久的消耗嗎?最緊迫而又最現實的問題是運輸問題。
即使有足夠的人力,也無法把這2.5噸到160噸的巨石運送到工地。
用車載?用馬拉?不行!那時的埃及沒有馬,也沒有車。
車和馬是公元前16世紀,也就是建筑胡夫大金字塔以后1000年,才從國外引進的。
有人認為是用撬板圓木棍運法。
但是這種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當時埃及的主要樹木是棕櫚,無論是數量,生長速度,還是木質硬度,都遠遠不能滿足運輸的需要,而進口木材幾乎是不可能的。
有人認為是水運法。
1980年,埃及吉薩古跡督察長哈瓦斯進行巖心取樣,挖到l00多英尺深時,發現了一個至少50公尺深的巖璧,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時開鑿的港口。
后來,又有人還發現了連通港口的水道。
但是,沒有滑輪,沒有絞車,沒有足夠先進的起重設備,讓這樣笨重的巨型石塊下坡、上船、起岸,比陸地撬運還難。
何況,水面和巖岸至少有50英尺以上的落差!而尼羅河西岸的金字塔又非得尼羅河東岸的石料不可!除了陸運、水運,難道他們空運不成?這真是一個謎。
法國一工業化學家,從化學和微觀的角度對金字塔進行了研究。
他認為,這些石塊并不是渾然一體的,而是石灰、巖石、貝殼等物質的粘合物。
因為使用的粘合劑有很強的凝固力,所以人們幾乎無法分辨出它到底是天然石塊,還是人工石塊。
這當然可以恰當地解決運輸困難的問題。
但是作為旁證,在石塊中發現的2.5厘米長的人發,還嫌太少;而這種杰出的粘合劑,不僅在古籍中沒有記載,而且,這位化學家用了現代化的手段,也還沒有分析出來。
據說金字塔的設計師和建筑師,是歷史上的第一個超越時代的天才伊姆。
荷太普。
但是,他的“天才”超越時代太遠太遠,引起了我們理所當然的驚訝和懷疑。
把一塊巨大的凸形巖石平整成為52900平方米的塔基,是相當困難的,他們在沒有水平儀,沒有動力設備,沒有現代化測量手段的情況下,完成了塔基的勘測和施工。
它的四條底邊相差不到20厘米,誤差率不到千分之一;它的東南角和西北角的高度,相差僅l.27厘米,誤差率不到萬分之一,它的東西軸和南北鈾的力位誤差,也不超過5弧秒,他們沒有“尺”,僅會用胳臂作丈量單位,叫做腕尺(300#腕尺約等于155公尺),怎么能把塔建得這樣精確?真叫人大惑不解!為了確保金字塔萬古長存,設計者還不用一根木料,不用一顆鐵釘,因為,木質易腐,鐵質易銹,都是堅固的隱患。
石塊與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接物,然而卻拼合得天衣無縫,甚至連最薄最薄的刀片也插不進去。
怎樣把石塊一層層壘上去,更是一個引人猜想的神秘課題。
有人說是運用一種木制船形工具,利用杠桿原理,將巨石逐步舉高,一層一層壘砌而成。
但是,能吊起幾噸、幾十噸、乃至l00多噸的支架、繩索從何而來?有人說是運用填沙法,沿著塔基填沙。
沙圍隨著塔基升高,充當腳手袈,塔成之后,清除沙子。
有人說是運用填鹽法,方法同上,用后,只需用水將之溶解,無需搬走。
但是,這么多的鹽比沙于更不易得。
何況,一揚暴雨,就會溶掉整個鹽坡有人認為是運用尼羅河泥磚砌成盤旋斜道,逐層止升,其結果與沙坡相近,只是,泥磚比沙子更不容易取得罷了。
塔北距地面13米處有一個入口,從公元9世紀開始,盜墓者、探險者、考察者接踵而來,然而,它的塔內結構仍然是個謎。
塔內有迷宮一般的通道和幕室。
墻璧光滑,飾有浮雕。
通道有整齊的臺階,脈絡一樣地向墓室延伸,直到很深很深的地下。
墓室另有通氣孔通到塔外。
據說死者的“靈魂”可以從這些小孔里自由出人。
奇怪的是,這兩條氣孔,一條對準天龍座(永生),一條對準獵戶座(復活)。
大概是靈魂飛升的處所。
這樣的墓室己發現三個,而考古學家認為,至少還有4個未被發現,這洋精巧的設計和構思,4000年前的古人能完成嗎?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無論哪座陵墓,都沒有用火把之類的東西來照明的痕跡。
考古學家動用現代化的儀器,分析了積存4600年之久的灰塵,沒有找到炱,也沒有找到刮掉煙炱的蛛絲馬跡。
要知道,這些儀器可以分析每一?;覊m中的百萬分之一的化學成分。
那么,他們雕飾浮雕、清掃墓室、或者搬人同王尸體,決不可能在黑暗中進行,他們使用了什么照明手段呢?我們至今尚末發現。
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塊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內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宮,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設計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時候人類尚未掌握鐵器。
據測算大金字塔是由260萬塊每塊重約10噸的石塊堆砌成的。
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合物,歷經至少4500年的風吹雨打,其縫隙迄今仍相當緊密,一把銳利的刀也難以插入。
如此精湛的工藝,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隸之手,的確令人難以相信。
同樣,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金字塔作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實在難以置信,暫且不說這260萬塊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時間長達近700年。
如此簡單的數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
他們又為何要建造這個自己無法享用的陵墓呢?因此,另一種解釋就更具有合理性了。
2000年法國化學家戴維杜維斯提出了驚人的見解;他認為建造金字塔的石料不是天然的,而是由人工將破碎的石灰石摻和一種礦物質粘結劑澆鑄而成的。
此理論的依據之一是他在一石料中發現了一英寸長的人發。
之二是他發現石料中夾有礦物質和氣泡。
就采石場的巖石取樣化驗對比得知:天然石塊是不會含有這兩種物質的。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利用木模逐層澆灌造石得來的。
然而,問題并沒有這么簡單。
戴維杜維斯的人造石說只不過解決了金字塔的石塊搬運與壘砌問題,至于金字塔的真實建筑目的,所隱含中的大量的不可思議的神秘現象以及超高度文明跡象對于尚處于奴隸制發展階段的古埃及王國來說的確顯得難以置信。
大金字塔作為人類史上最偉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由其建筑技術上的高超、定位技術的精確,一直以來使世人驚嘆不已:在平均邊長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邊互相的誤差率還不到1%;現代建筑的一大難題;正直角技術;甚至被古建筑大師們游刃有余應用于金字塔的轉角建構上,達到令人驚訝的;2秒之微;的誤差;金字塔雖不是建造在正北緯30度在線,卻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細微的誤差是有意加上去的。
(假設原始設計者希望以肉眼,而非心眼,從大金字塔的底邊看到太空的極點的話,將大氣中光線的曲折方式也計算在內后,大金字塔所在的位置一定要在29度58分22秒,而非30度的位置不可。
58分22秒與實際位置所在的58分51秒之間的差距還不到1分的一半。)美國加州大學派出科研人員前去考察。
進入塔內之后,他們發現所攜帶的各種電子儀器幾乎都失靈了。
還有人試圖通過X光透視大金字塔的內部構造,卻發現根本無法得到影像。
難道說大金字塔的設計者已經懂得了X光的透視原理,擁有防X光透視的技術與意識?(2)勞工的問題2000年前西方史學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曾記載,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島)開采來的。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時,胡夫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他們被分成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勞動3個月。
古埃及奴隸是借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筑地點的,他們又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著斜面拉上金字塔。
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
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
但是,近年來考古人員在金字塔附近發現了工匠居住的村落,那兒住過幾千名工匠,食宿條件有充分保證。
而且,還在金字塔所埋葬死者的隨葬品中發現了大量測量、計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這表明這些死者就是金字塔的建造者,而他們不可能是奴隸,因為奴隸死后不會被安葬。
并且,考古學家還在墓穴中發現了原始的金屬手術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醫治的痕跡,說明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醫療待遇,而奴隸是不可能得到這種待遇的。
此外,考古人員還在生活區內發現了勞工們的集體宿舍等生活設施的遺跡。
通過對這些遺跡測算,只有大約25000名勞工參與建造金字塔,這就意味著希羅多德有關金字塔由百萬名工匠建造的論斷是不準確的。
然而,疑問仍舊存在: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復雜而繁重的工程,根據估計,胡夫金字塔用了260萬塊石塊。
假設近萬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將十塊重達十噸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須費時近700年,但事實上,一座金字塔約需二十年即可建成。
到底在沒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將石塊搬運、砌迭。
金字塔的外壁石塊都精確地緊貼著,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樣,甚至連一張名片也插不進去;即使以現代最先進的土木技術也很難以完成。
建造金字塔的石塊,是以木制的滾軸運送,可是尼羅河流域生長最多的只是棕櫚樹,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熱沙漠中惟一的遮陽材料;古埃及人決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櫚樹的材質比較柔軟難以充當滾木。
如果滾軸的確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艦隊由外輸入木材,然而考古學家至今尚未找到運輸木材的船只遺骸。(3)巧合的數據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等式二(金字塔)塔高□l0億=地球到太陽的距離(1.5億公里)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積等式四(金字塔)底周長塔高=圓圍半徑等式五(金字塔)底周長x2=赤道的時分度等式六(金字塔)底周長ˉ(塔高□2)=圓周率(□=.3.l4l59)誰能相信,這一系列的數據,僅僅是偶然的巧合?
(4)金字塔均以51-54度的仰角 長期爭論不休又令人驚訝不已的是金字塔建筑中的仰角,曾使用圓周率二,因為金字塔的高與底部周長的比率恰好都是1/2π。
許多金字塔都采用的51°52’這個特殊仰角。
然而在大量的古代文獻中與古文物考據中的事實表明那時埃及人對于圓周率和角的概念尚很模糊,弄不清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人們猜想有外星人幫助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
美國電子工程師康諾利認為:金字塔是用腕尺進行丈量(腕尺:男人肘關節到中指尖的長度統一為52公分)。
金字塔底邊線是以腕尺為直徑的圓桶周長來丈量的。
這樣古埃及建造金字塔,便無意中使用了圓周率。
假如使金字塔的高和底部中心到底部邊線之長為4:1,那么高÷底部周長”(4xnxc)÷(8xcx:rxn)=1/2π,(c二腕尺,n二腕尺數)1/2二這個長期以來使有關學者迷惑不解的比率就可能由此而產生的。
如果金字塔利用的這種4:1的比率,那么,其仰角就必將是51052'。
這個角如此正確,但在當時的近乎于無法使用,然而聰明的古埃及人卻運用它建造了舉世皆驚的建筑—金字塔。
另外,胡夫金字塔的建筑結構中有一系列的神秘的數字。
金字塔的底呈正方形,四邊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誤差不超過0.5度;塔的周長正好是362.31庫比特單位(230米),跟地球的一年的天數大體相同;塔周長乘以2,又正好是赤道的時分度;塔的底邊周長(230.36×4)除以2倍的塔高(據斜面傾角推算,當初未塌落時應為146.6米),就等于3.1416,和圓周率完全一致。
把它的自重乘以1015,可巧是地球的重量。
塔高的10億倍,約等于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
另外,地球的子午線正好從金字塔的中心處通過。
塔的東南角與西北角高度差僅有1.27厘米,底邊各邊長度之差不超過20厘米;而且金字塔的底部四邊幾乎對著正南、正北、正東、正西,誤差都小于一度。
古埃及人是怎么計算的這精確的呢? 相傳公元9世紀,正是哈里伊本·哈倫·拉西德鼎盛時代。
當時傳說在胡夫這個大金字塔中藏匿著數不清的金銀財寶。
對此,一些貪婪的冒險家,垂涎三尺,并煞費苦心,終于找到了進塔的入口處。
他們對入口的石門用火進行焚燒,并向燒熱的石門上潑醋,這樣幾經周折,石門終被粉塌。
但在入口內的路上,還豎立著塊塊巨石,使人們不知怎樣才能走出迷宮,探到珍寶。
海利爾認為:胡福金字塔內有7個廳室,它不是安葬法老的大墳墓,而是一座科學之塔。
它具有令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數學和幾何學水平。
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吧:把一定數量的米、沙、碎石子,分別從上向下慢慢的傾倒,不久就會形成三個圓錐體,盡管它們質量不同,但形狀卻異常相似。
假如你愿意測量一下,他們的錐角都是52度。
這種自然形成的角是最穩定的角,人們把它稱為“自然塌落現象的極限角和穩定角”。
奇怪的是金字塔正好是5l度50分9秒。
說明它就是按照這種“極限角和穩定角”來建造的。
沙漠的風是暴烈的。
由于金字塔獨特的造型,迫使凌厲的風勢不得不沿著塔的斜面或梭角緩緩上升,塔的受風面由下而上,越來越小,在到達塔頂的時候,塔的受風面趨近于零,這種以逸待勞、以柔克剛的獨特造型,把風的破壞力化解到最小程度。
人們還知道,磁力線的偏向作用可以使地面建筑、甚至高山崩潰,而這座金字塔塔基正好處于磁力線中心,它隨著磁力線的運動而運動,隨著地球的運動而運動,因此,它所承受的振幅極其微弱,地震對它的影響也就不大了。
52度“角”,方錐體的“形”,與磁力線同步運動的“位”,是金字塔穩定之謎。
但是,有誰能告訴我們4500年前的古人,怎么知道52度角是穩定角?怎么知道用方錐體來化解沙漠風暴?又怎樣知道把龐大的塔基奠定在磁力線中心?(5)秘密的通道和完整的船在埃及國王陵墓金字塔,以及難解之謎,它留給后人無數遐想,讓人們去推測、去追尋、去探索。
1986年5月,由于大金宇塔內部出現裂痕,致使許多專家紛紛趕到現場進行實地考察。
其中法國專家發現金字塔內部竟有一些洞穴,且石塊走向不同,縱橫不一。
于是提出:1000多年前曾被打開過,現被游者參觀的胡夫國王的墓室,可能不是真的,并推測可能另有一條通道通往真正墓室。
日本考察隊用先進的電磁探測儀,對金字塔的“五臟六腑”進行細致檢查后報道:通過掃描表明,金字塔下面那些洞穴里沒有什么新的發現,但證實了金字塔下至少有一條秘密通道,而且在塔外還埋著一條完整的船。
這說明了什么?這又是一個未解之謎。(6)內部
在胡夫金字塔中,內部結構極為復雜和神奇,并飾以雕刻、繪畫等。
由于墓室和甬道里十分黑暗,這些精致的藝術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進行,應是在利用火炬照明或者是在油燈下才能完成。
當時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燈,就必然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跡。
、(7)澆鑄條石的密接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謎近來有了新解釋:這是由美國巴里大學化學家丁·戴維道維特,指出金字塔條石是用人工澆鑄的砌塊形成的,恰如今天澆鑄混凝土一樣。
他說:把壓碎的石灰石漿與礦物粘結劑混合注入大模中,可鑄造條石。
這個解釋,可以消除為什么金字塔條石含氣泡而自然界中條石卻不含氣泡這個解釋,也就消除了長期存在而爭論不休的謎。
然而在公元前2600年能用澆鑄辦法造條石,并且相互間又那樣密接,甚至連一張紙也插不進去,這樣的高超技術,以20世紀80年代的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制作也需十分認真,精確計算,才有可能達到。
可是,在公元前2600年竟能達到如此程度,實在令人迷惑不解。(8)圖拉古跡的探索
古老的著名國都—圖拉,它是由墨西哥谷地延伸到尤卡坦地區的一座逃漓山城,位于伊達爾戈州,距墨西哥城55英里。
這座古都城有壯觀的金字塔,讓人不解的是在高高的金字塔上面聳立著一排排神情威武的巨型雕像。
這些嚴峻的武士雕像是為保衛人類和平在站崗放哨!?還是在等候著“天神”的到來?古城圖拉建于公元900年,在這里居住著托爾特克人,這些雕像作為托爾特克時代文化保存至今。
該城到公元1064年被毀。
公元1191年,托爾特克人向尤卡移居,托爾特克人是一支高大而善跑的種族,他們創造了一種類似今天足球的游戲。
圖拉—古城遺址,那雄偉的廟宇及神奇的雕像,雖歷盡風雨滄桑,但8米高的石雕巨人武士們仍威然屹立,俯視著人間世變。
圖拉—使人驚異的古老遺址,不能不讓我們悉心探索。
在那偏僻的山野之城,條件十分原始落后,為何能建造出如此宏偉壯觀的金字塔,又怎么將幾十噸重的整塊巨石搬運到高高的金字塔峰,并雕刻成人像的,其建筑為什么在規模上形式上又與許許多多地方的古跡酷仿。
等等這些不解之謎,給當今科學家又出了一道難題。
【關于金字塔能,宇宙輻射,微波諧振腔體和宇宙波】
人總是要死的,但是,為什么要花費這樣多的勞力,消耗這樣多的錢財,為自己建造一個尸體貯存所呢?除了國王們的奢侈外,有沒有其它的原因呢?有,科學家們研究表明,金字塔的形狀,使它貯存著一種奇異的“能”,能使尸體迅速脫水,加速“木乃伊化”,等待有朝一日的復活。
假如把一枚銹跡斑斑的金屬幣放進金字塔,不久,就會變得金光燦燦;假如把一杯鮮奶放進金字塔,24小時后取出,仍然鮮美清新;如果你頭痛、牙痛,到金字塔去吧,一小時后,就會消腫止痛,如釋重負;如果你神經衰弱,疲憊不堪,到金字塔里去吧,幾分鐘或幾小時后,你就會精神煥發,氣力倍增。
環繞著大金字塔的神秘和謎是數之不盡的,但近年來,較熱門的金字塔的神秘性話題,則是金字塔神力。
金字塔的奇妙及無法解釋的許多現象:庫孚大金字塔的高乘上10,之積等于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塔高的兩倍,除以塔底的面積,等于3.14159...…恰好與圓周率數字相同;塔的自重乘以10E15正好等于地球重量;地球兩極軸心位量每天的變化,經25827年它又回到原來位置。
而金字塔底的對角線之和是25826.6;金字塔放置法老棺廓的內部尺寸,正好是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座標三角形的尺寸,即2:5.3和3:4:5,造金字塔時,據估計埃及居民至少要有5000萬人。
據目前推算距今5000年前那個造塔時代,全地球上的人口只有200。
萬。
如果在造塔時埃及人口500。
萬,那么當時的埃及根本無法供應那么多人的食物。
等等問題,至今一直沒能得到讓人滿意的解釋。
更巧的是,近來在“百慕大三角”的洋底,發現了比埃及更早期所建的金字塔。
由此看來,金字塔仍然是個謎。
有關金字塔神力的發現,可溯及至本世紀初。
熱衷于超自然科學的法國人安東尼·博維于1930年前往埃及,在參觀了吉薩金字塔群落后,他提出大金塔的形狀非同一般,由此又為金字塔神秘論增添了新的內容。
博維熱衷于“感覺輻射”的造型研究。
這項技術的基本概念就是說物體會輻射某種能量,這種能量目前尚不能為現代物理學所解釋。
當博維在金字塔參觀時,進入“國王墓室”的他,不經意地往當成垃圾箱的罐子一看,發現里面竟放著貓和老鼠的尸體。
當時他想這些動物大概是在金字塔內迷路,無法走出而死亡,而被丟在坡圾罐中的吧!可是,他隨即又注意到有些奇怪的事,因為盡管墓室中非常潮濕,但尸體卻未腐爛,這么說來,這些動物不就和木乃伊一樣干透了嗎?且墓室中豈不是具有能夠使物質脫水之力嗎?博維心想這種現象應該是和大金字塔的幾何學圖形有關,于是在返國后就立即用硬紙板做了一個底邊0.9公尺的大金字塔的模型。
并將其4個方位配合上東西南北的方向,再將貓的尸體放在與墓室相同,距底部1/3高度之處。
結果他發現過了數日,貓的尸體竟然變成了木乃伊。
接著,他又用肉片及蛋等等加以實驗,結果確認不論放入什么全都不會腐爛。
于是他就發表了有關他對金字塔神力的研究結果。
原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名無線電技師,放射學專家卡爾,德鮑爾得知博維在小型金字塔中做的實驗后,于1940年開始親自用木乃伊風干的方式對食品花朵和動物尸體進行試驗。
德鮑爾用三毫米厚的馬糞紙,按胡夫金字塔的比例,做了幾個30厘米高的模型,進行第一次實驗。
結果他驚訝地發現,放在模型內的牛肉、羊肉、雞蛋、花朵、死青蛙、壁虎等果然變干而不腐。
實驗獲得初步成功后,他就與博維通信,兩人保持著經常的聯系。
德鮑爾不斷地試驗,探討模型內究竟存在什么能量。
有一次,他將一把刮胡子刀片放在模型內,滿以為它將變鈍,但結果卻相反,刀片變得更鋒利,他用這把刀片刮了50次胡子。
這樣,他就開始研究金字塔模型對刀片的影響。
他做了一個15厘米高的模型,把刀片平放在塔內距塔底三分之一高的地方,刀片的兩端對準南北方向,模型本身也按南北放置。
幾次試驗,結果雷同。
一種極其簡單而又神奇的磨刀片器——馬糞紙的胡夫金字塔模型就這樣發明了。
1949年,德鮑爾正式向捷克首都布拉格有關部門申請注冊“法老磨刀片器”的發明權。
在捷克,一般專利發明權至多3年即可批準。
但這項編號為91304的發明經過了整整10年的周折,直到1959年才批下。
其間,德鮑爾竭力說服專利委員會,并向委員會主席提供了一個模型。
該主席親自進行試驗,最后表示這項發明確有實效,它并不是什么欺騙或魔術。
與此同時,德鮑爾還探索模型磨刀片的原理。
德鮑爾在一家無線電研究所工作,他可以了解當時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情報,并充分利用所里的設備與儀器。
他把實驗擴大到收音機、雷達、宇宙線和其它射線中,研究用馬糞紙這樣的絕緣體制成的金字塔模型,其內部的空間產生著什么樣的震蕩,這種震蕩又和地球磁場與刀刃之間有什么關系。
最后,他得出一種假設,或稱為一個定理:來自太陽的宇宙微波,通過聚集于塔內的地球磁場,活躍了模型內的震蕩波,使刀片“脫水”變鋒利。
這種特性不局限于胡夫金字塔模型,其它形狀和大小的金字塔模型也能對刀片產生同樣的作用。
他在申請專利權的報告中說,這種磨刀片器與胡夫法老本人毫無關系。
金字塔狀結構物內部的空間產生著一種自動的更新運動。
金字塔空間產生的能量僅僅來自宇宙和地球的引力、電場、磁場和電磁場,它通過太陽發射的混合光線中看不見的射線起作用。
在塔內空間激起的這股力量,能減輕由于多次刮胡子而引起刀口內部結構出現的毛病和變鈍現象,但是,這股力量的影響僅僅局限于刀口變鈍,而不是刀口所受到的外形損傷。
因此,這種刀片必須是用上等的鋼材制造的。
一把刀片通常只能使用25一30次,但如果每次用畢后放在金字塔模型內24小時,那么,每次刮胡子后的鈍化現象即可消除,刀片的使用壽命將會延長。
德鮑爾還說,金字塔內部的空間形狀與空間內所進行的自然、化學、生物進程有關。
如果我們使用某種幾何圖形作外形,那么這種外形就會加速或延緩它內部空間里的自然進程。
這項發明雖然采用金字塔形,但其它形狀的結構空間也可產生這種作用。
此外,也可用其它絕緣體來制造這種結構物。
為什么一定要用絕緣體呢?他解釋說,微波可以穿透絕緣體,活躍模型內的震蕩波,而導體則不行。
據說,德鮑爾所發明的“法老磨刀片器”在捷克商店里廣泛地出售,人們習以為常地用它來磨刀片。
這種磨刀片器在西歐、蘇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很流行。
德鮑爾聲稱,他收到幾千封買主的來信,沒有一個抱怨這種磨刀片器不靈的。
1970年,德鮑爾與他人合著的《在鐵幕背后的驚人發現》一書問世。
書中匯集了他多年來研究“金字塔能”的全部論文。
該書很快地被譯成多種文字,開創了研究“金字塔能”的先河,在西方掀起了一股試驗“金字塔能”的熱潮。
各種專業的學者和金字塔迷紛紛用馬糞紙、塑料、木板、玻璃制作金字塔模型,對它的特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有一些國家建立了“金字塔產品公司”,專門出售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模型,供試驗用。
有關“金字塔能”的論文和著作大量地發表、出版。
1973年,在美國的華盛頓成立了專門收集各國研究“金字塔能”成果的征集機構。
在研究“金字塔能”的書籍中,比較出名的有《大金字塔的秘密》、《金字塔能》、《神秘的金字塔能》、《金字塔的心理動力》等。
這些書大多介紹用金字塔及其它形狀的模型進行的各種實驗和各方面的“科研成果”。
一些科學家說,實驗的結果表明,把肉食、蔬菜、水果、牛奶等放在金字塔模型內,可保持長期新鮮不腐。
現在法國、意大利等國的一些乳制品公司已把這項實驗成果運用于生產實踐之中,采用金字塔形的塑料袋盛鮮牛奶。
據說,比起其它的包裝形式,金字塔形內的鮮牛奶存放時間最長。
把種子放在金字塔模型內,可加快出芽。
斷根的農作物栽在模型內的土壤里,可促其繼續生長。
金字塔形溫室里的作物,生長快,產量高。
有人建議,為提高葡萄的產量,增加它的含糖量,葡萄棚應搭成正方形,并使葡萄莖正對南北方向,以吸收更多的地磁。
把自來水放在金字塔模型內,24小時后取出,稱之為“金字塔水”。
這種水在塔里所獲得的能源被“禁錮”在水分子之中,它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可放入冰箱或其它潮濕的地方,長期貯藏,以備不時之需。
用“金字塔水”泡茶、煮咖啡、沖牛奶、制作清涼飲料,味更醇;用它燒菜、熬湯,比用普通水味道更鮮美;每天喝杯“金字塔水”能健胃,助消化,醫治神經紊亂;用它洗臉,可使皮膚嬌嫩;它能消淤止痛,減輕關節炎患者的痛楚,甚至治好關節炎;它對醫治粉刺、黑痣、雞眼、癰疽、疣腫等皮膚病也有一定的療效;用“金字塔水”澆灌農作物,可促進作物的茁壯生長,提高產量;用它澆果樹、蔬菜和花木,水果和蔬菜的滋味更佳,鮮花尤為繽紛馥郁;摘下的鮮花如插在盛“金字塔水”的花瓶里,可推遲凋謝,延長觀賞的時間。
但是,最奇妙、最引人入勝的莫過于對人體的試驗了。
金字塔模型成了治療許多疾病的醫療器械和無形的靈丹妙藥。
假若你想在工作時消除久坐的疲勞,保持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在你辦公室的座椅下面放一個小金字塔模型;如果你晚上失眠或睡覺不踏實,就請你在床下放置一個模型;要是你的孩子夜里哭鬧,擾得全家不寧,你把他放入金字塔模型內,他會立即安然入睡;假如你患有頭痛、牙痛等病痛,或者高血壓、疲勞和其它不適,你最好進入金字塔模型稍坐片刻,或者睡上一覺。
它能止痛、降壓、恢復人體的青春活力、延年益壽,還能增高,加快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等等。
金字塔形是一種簡單的幾何圖形,其模型的制作和試驗都很簡便。
據介紹,可采取底邊長12厘米,棱長11.4厘米,高8厘米或底邊9厘米,棱長8.55厘米,高6厘米兩種比例。
模型的大小可根據被試驗物情況,從8厘米至2.3米高。
試驗時一定要對準南北方向,不要把模型靠近墻壁、金屬物和電器旁。
【法老的“詛咒”】(1)奇怪的死因金字塔是保存國王(法老)的墓穴,也是國王希圖永保自己尸體和尊嚴的地方。
至今已有5000年歷史。
金字塔里的秘密,吸引著許許多多好奇的勇士以及探險考古者的神往。
有不少不顧刻在法老庫孚墓碑上的咒語,闖進墓穴,但均一一死去。
傳說1796年8月,拿破侖遠征埃及時,曾雄心勃勃地單獨進入了金字塔墓穴。
他出來時,人們見他張口結舌,面如土色,說不出話來,不久,他就死去了。
如果僅僅以為金字塔是生命和能量的源泉,那就錯了。
金字塔又正以它神秘的恐怖手段,阻止人們進一步地探索。
1922年,人們發掘了公元前l8世紀去世的圖坦卡蒙國王的陵墓,墓穴人口處赫然寫道“任何盜墓者都將遭到法老的詛咒!”科學家理所當然地蔑視“法老的詛咒”,然而厄運和災難卻一再證明法老的詛咒的效力。
先是發掘的領導人之一卡那公爵被蚊蟲咬了一口,突然發癰去世。
接著,參觀者尤埃爾因落水溺死,參觀者美日鐵路大王因肺炎瘁死,用X光照相機給國王木乃伊拍照的新聞記者突然休克而死,另一名發掘者肯塔博士的助手麥克、皮切爾先后去世,死因不明,皮切爾的父親跳褸自殺,送葬汽年又壓死了一名八歲兒童。
在發掘后三年零三月的時間內,先后有22名與發掘有關的人神秘地去世。
胡夫金字塔上也有一段可怕的銘文“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翼將在它的頭上降臨。”開羅大學伊瑟門。
塔亞博士認為木乃伊體內存在著一種曲霉細菌,感染者導致呼吸系統發炎,皮膚上出現紅斑,最后呼吸困難地死亡。
美國《醫學月刊》曾刊登一篇調查報告l00名曾經到過金字塔觀光的英國游客,在未來l0年內死于癌癥的,竟達40%,而且,年齡都不大。
而那些膽大妄為,膽敢爬上金字塔頂的人,都很快出現昏睡現象,無一生還。
最近,邁阿密貝利大學的化學教授達維多凡從金字塔中檢驗出衰退的幅射線,很顯然,這正是英國游客致癌的主要原因。
但是,金字塔外卻沒有。
可見,金字塔的結構可以防止放射線的外泄。
古埃及是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它建造于沙漠之中,結構精巧,外形宏偉,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法老王們死后的安眠之地。
有關金字塔有太多的未知,要揭開其中的奧秘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目前,對進入金字塔墓穴先后死亡的原因,研究者提出了新見解:認為金字塔的形狀是否會吸引和聚集宇宙射線、磁性振蕩或其他未知的能波?是否對某些能源有電容器或透鏡的集聚作用?所以才使人致死的,但至今也沒有肯定答案。
金字塔籠罩的神秘面紗,引起中外學者、考古學家們的密切關注與深入考究。(2)第200個被跌死的人一聽到埃及金字塔,這一古老而誘人的名字,它吸引著許許多多的游客。
不少斗膽的勇士來到塔旁,都想嘗嘗爬上金字塔頂峰的滋味,但至今還沒有一個人能如愿以償。
在1989年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里,一隊英國旅行團,其中有一個叫彼得的青年,他英氣勃勃,乘旁人不覺,竟毅然悄悄從西面斜壁沿著石隙爬上一座500尺高的金字塔。
當他爬到大約距離塔頂還有三分之一時,彼得轉向下面的游人和向導,大聲叫道:“你們看啊!我快要爬上塔頂了!”這時負責帶隊的導游奧文立即高聲朝著仍在塔上爬行的彼得警告道:“金字塔是不能爬的!你趕快下來!”但他卻連續向塔峰爬去。
大約兩個小時后,彼得終于爬上了塔頂,圍觀的人們都格外驚奇。
這時一些警車和紅十字車也聞訊馳抵現場。
他在那里支持了大約10分鐘左右,結果從塔頂上直摔下來,當場粉身碎骨而死亡。
集聚在塔下觀看的群眾紛紛嚷嚷,“那簡直是太恐怖了!真是太恐怖了I”一位目睹慘狀的女游客布連達驚慌地喊著。
第一個跑到死者彼得身旁的警車長夏迪說:“我也不知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他象一根木頭似的直滾下來!”經過尸體驗證,報告指出:早在彼得身體摔落地面之前,他已因頭部重傷而死去;他體內每一根骨頭兒乎全部折斷,并且因血肉模糊,其容貌已不可辨。
根據當地警方紀錄:從1940年以來,至今爬上這座大金塔的整整200人,結果都以跌死告終,包括彼得在內。
爬上金字塔頂,而無一人活著回來,這也算是金字塔的一大奇謎了。” 那么,金字塔的由來到底是百萬奴隸血汗的結晶?還是混凝土澆灌的結果?還是失落文明的遺產?抑或是地外文明的杰作?以現今的我們,還無從所知,但我們相信,總有一天,將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