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為什么被除名?它有多可怕
Tips: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或下一篇
冥王星為什么被除名,答案:因為冥王星不符合行星的標準,而且王星是一個相對較小、較冷的天體,其直徑只有地球直徑的約1/5,并且其表面溫度極低,跟真正的行星有很大差別。
冥王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曾經被視為九大行星之一。然而,在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將冥王星重新定義為“矮行星”,從而使其地位不再與其他行星相等。那么,冥王星為什么被除名呢?它的可怕之處又有哪些呢?
首先,冥王星之所以被除名,是因為其存在引發了關于行星定義的爭議。在IAU的定義中,要成為正式的行星,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首先,它必須繞太陽軌道運行;其次,它的質量足夠大,以使自身形成近似球體;最后,它必須在清除掉其軌道附近的其他天體時具有足夠的力量。然而,冥王星在第三個條件上無法達到,因為其軌道附近還存在許多類似大小的天體,這導致冥王星的地位受到了質疑。
除此之外,冥王星的物理特性也是其被除名的原因之一。冥王星是一個相對較小、較冷的天體,其直徑只有地球直徑的約1/5,并且其表面溫度極低。與其他行星相比,冥王星的特征相對較為模糊,缺乏明顯的大氣層和地質活動。
然而,并不因為冥王星被重新定義為“矮行星”而使其失去其吸引力和重要性。事實上,冥王星帶給了人類對太陽系和宇宙的更深層次的認識。探測器新視野號于2015年成功飛掠冥王星,為我們提供了大量關于冥王星的珍貴數據,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這顆神秘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