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臭氧空洞減小,僅5年時間臭氧層空洞就少了一個印度的面積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和英國研究人員6月30日宣布,他們首次找到了“清晰證據”,表明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在縮小。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其實關于臭氧層縮小在2015年9月時,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已比2000年時縮小五分之一、即4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整個印度的國土面積。
【7月2日100UFO研究中心】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所以包括我們所有人對于地球的生態或多或少的了解以及關注,今日關于南極臭氧層空洞縮小的問題,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包括多家網站的報道。
臭氧層,臭氧層是大氣平流層中臭氧濃度最大之處,是地球一個保護層,其特點是能吸收絕大部分太陽紫外線輻射,從而避免紫外線過多對地球生物帶來的傷害。
南極臭氧層空洞減小的消息,十分振奮人心。
曾經,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一度被視為地球環境高危的狀況。
經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首次有確鑿證據證明南極臭氧層的破洞縮小效果十分顯著,對于地球人而言確實是好消息,畢竟紫外線對人類的傷害是致命的。
研究發現,從2000年開始到去年9月間,南極臭氧層破洞的面積減少五分之一,即400萬平方公里,換句話說,過去的5年時間里面,臭氧層空洞了一個印度的國土面積。
研究人員說,這說明人類為保護地球所做的努力有了明顯的效果。
據研究人員介紹,臭氧層空洞縮小主要歸功于大氣中含氯氟烴(CFCs)含量的持續減少。
這類可消耗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在過去被廣泛應用于干洗、冰箱和頭發噴霧劑,但1987年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限制生產和使用含氯氟烴的各類應用,這并且一決定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和實施。
報告第一作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蘇珊·所羅門在接受《科學》雜志采訪時說:“這是個大驚喜,我沒想到(臭氧層空洞縮小)會開始得這么快。”她預計,整個臭氧層空洞可能要到21世紀中葉才會完全閉合。
所羅門說:“我們現在可以自信地說,我們所做的事已使這顆星球走上治愈之路”。
另外報告共同作者之一、英國利茲大學學者阿尼婭·施密特也將《蒙特利爾議定書》形容為“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真正成功的故事”。
其中,去年10月份,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面積與同期相比達到最大值,一度讓常年分析臭氧層空洞數據的科學家們極其恐慌。
不過,所羅門和同事們的研究發現,這與同一年智利卡爾布科火山噴發有著直接關系。
卡爾布科火山去年4月22日曾兩次噴發,并于4月30日再度噴發,該火山位于智利中南部,換個角度說,就是智利的火山噴發延緩了臭氧層空洞縮小的進程。
施密特解釋道,火山噴發出的粒子會為含氯氟烴進入大氣層消耗臭氧“提供必要的化學條件”,進而導致空洞面積增大。
最早關于臭氧層的詳細數據是,科學家在1985年發現(1984年9、10月間),南極上空的臭氧層中,臭氧的濃度較20世紀70年代中期降低了40%,已不足以充分阻擋過量的紫外線,造成這個保護生命的臭氧層出現“空洞”。
最早關于臭氧層的大事件:1977年4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在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召開了有32個國家參加的“評價整個臭氧層”國際會議。
會議通過了第一個“關于臭氧層行動的世界計劃”。
這個計劃包括監測臭氧和太陽輻射、評價臭氧耗損對人類健康影響、對生態系統和氣候影響等,并要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建立一個臭氧層問題協調委員會。
1980年,協調委員會提出了臭氧的耗損嚴重威脅著人類和地球的生態系統這一評價結論。
198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建立了一個工作小組起草保護臭氧層的全球性公約。
經過4年的艱苦工作,1985年4月,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通過了有關保護臭氧層的國際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該公約從1988年9月生效。
關于臭氧層:
臭氧層離地面約為20-30公里,它形成了一個地球上空的保護膜,使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不能穿過它。
臭氧層可以將太陽光中99%的紫外線過濾掉,這對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十分重要,因為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會對地球和人類造成許多危害,主要有:1) 使微生物死亡。
2) 使植物生長受阻,尤其是農作物如棉花、豆類、瓜類和一些蔬菜的生長受到傷害。
3) 使海洋中浮游生物死亡, 導致以這些浮游生物為食的海洋生物相繼死亡。
4) 使海洋中的魚苗死亡,魚業減產。
5) 使動物和人眼睛失明。
6) 使人和動物免疫力減低。
7) 人的皮膚色斑增多,皮膚癌發病率增高。
8) 促進地球變暖 (因為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可以大量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紫外線殺死了這 類生物之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不能被海洋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