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靈魂去哪了?生命將以何種形式繼續“活”下去?
每當有身邊的親人或朋友離去時,我們時常會想,我們死后究竟會去哪呢?是“人死如燈滅”?還是踏入天堂地獄,或是可以轉世輪回,抑或是變成幽魂縹緲于宇宙之中?
【一】我們先來講個真實的故事:小寇頓的故事解答靈魂去了哪里美國一位現年15歲的男孩在11年前發生了一件險事,生命危在旦夕之際,誰也沒想到,被搶救過來后,他解答了科學家無法回答的難題,那就是人的靈魂究竟去了哪里。
這個男孩名叫寇頓 伯剖(Colton Burpo),4歲那年跟爸媽旅行途中發高燒,闌尾炎被誤診為感冒,返家時情況急劇惡化,送醫院一查,才發現闌尾已經穿孔、生命危在旦夕,必須立即動手術。
好在小寇頓命大,終于轉危為安。
過了差不多一年,有一天他和爸爸、媽媽、姊姊一家4口駕車駛過那所搶救過他的醫院,爸爸問小寇頓是否還記得這里?小寇頓說:“當然記得,天使就是在這里唱歌給我聽的。”他一臉認真的接著又說:“因為我害怕,所以耶穌請天使唱歌。”他還說出更令全家人大驚的事情:耶穌還把他抱起來,讓他坐在自己腿上呢。
小寇頓11歲時上電視臺現身證實神的存在。
小寇頓回憶說,那天他還從手術桌上“升了起來,低頭一看,見到醫生在忙”,于是穿越墻壁,看見爸爸在祈禱,媽媽祈禱之后在講電話──說的絲毫不差,更讓爸爸媽媽目瞪口呆的是,他說父母當時是在不同房間內祈禱。
有天,他突然說:“媽媽,我有兩個姊姊。”媽媽非常驚訝,她從未告訴他,在他出生前,有個姊姊因流產無緣出世。
他說:“天堂的姊姊很眼熟,她抱著我很高興,說終于見到家人。”4歲的寇頓說,在天堂也見到過世30多年的曾祖父。
盡管在人間小寇頓沒有出生前曾祖父就早已過世,但在天堂,小寇頓卻見到了他。
小寇頓描述的天堂很美很美,他說,天堂有很多顏色,“所有彩虹的顏色都在”,而且比人間的顏色要美麗的多,永遠明亮、生機勃勃,也從不天黑。
黃金色的大門上鑲嵌著珍珠;除了耶穌之外,每個人都有翅膀,可以四處飛翔,每個人都穿著有不同顏色肩帶的白袍,頭上還會發光。
耶穌可以把世界放在他的手里……。
2010年11月,FoxNews報導了這個男童的故事后,他上天堂的經歷一直受到極大的關注,作為“天堂存在”的佐證,很多國家的媒體在持續跟蹤報導。
小寇頓真的比科學家們棒,科學家今年才證實有靈魂存在,而11年前小寇頓就知道靈魂去了哪里,也證實了天堂的真實存在。
人們常常對死亡充滿了好奇和恐懼,也常有科學家對這未知領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位植物人畫家醒來后首度揭秘死亡世界,這和《神曲》里面的描繪還有頗多相似。
不禁讓人感嘆,難道死后真有另一個奇幻的世界等著我們么?人的思想是一種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東西,同樣人的靈魂也是意識中的一部分,它不是物質的,不是物質的內容在自然界中只能以意識形態的形式存在,絕不能以物質的形式存在,隨著光子是物質基本粒子研究的深入,我們相信人的思想也是一種光子信息,也是一種物質,可以在自然界中存在、傳播、甚至是遺傳。
人的靈魂并不是在死之后才出現的,而是在活著的時候,人的靈魂就是存在的,當人死后,人的思想與靈魂這種物質可以有二個去處。
當死亡來臨,靈魂有兩種方式繼續下去一、它仍然留在體內,因為思想與靈魂是以暗物質的形式存在的,當人死后,用解剖的手段是不能發現人的思想與靈魂這一類物質,就像是人體的經絡系統,在人體活著的時候,它是人體傳遞光子信息的通道,當人體死了之后,活體的光子信息消失了,轉變成了死人的光子信息了,原來的光子信息通道存在,但是它是暗物質,用解剖的手段是無法找到的。
二、由于人體在死時,有一個光子信息轉化的過程,是突然消失,思想與靈魂在死亡過程中向空間傳播的能量強度要大一些。
無論是以何中形式存在的思想與靈魂,它們都是以暗物質的形式存在的,與環境作用的光子信息能量要少很多。
不是說西方人死后就一定會上天堂的?很簡單,這是宗教問題,基督教教徒信仰耶酥,并說信耶酥的死后會上天堂,不信的死后會下地獄。
不是說中國人死后就一定會下地獄?很簡單,這也是宗教問題,中原信仰的多是佛道,佛曰:眾生皆平等,生來痛苦,死后可以解脫這句應該說死后會到極樂世界,而不是下地獄。
但是也要先信佛才行,道教,是重視今生,修煉可以得道,得道者成仙,只有大惡的人死后才下地獄普通人先是下地府。
【二】現實社會中,人死后人們通常會認為以下幾種情況
執著生前的一切,留下來當外靈]在人世間的事情沒有個了結,也許為了一段感情、為了一個事業、為了一筆財富、為了名利;因為對這一些過度的執著,繼續留下來不想離開,留下來的人很明顯的就是外靈了,也就是一般人所講的孤魂野鬼;或者是匆促的死亡,心里的話沒辦法表達、無法告別,也會因為這樣的遺憾繼續留下來當外靈,然后守護在自己的家里,執著在自己的家人的旁邊,那么這是一種選擇,可是這種選擇很可怕很苦,因為我們說過,對于無形眾生而言,他們的存在,根本沒有時間的感覺,所以一個存在,可以讓他們在這個空間停留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都無法改變,但他們都不覺得時間的久遠。
一個外靈可以停留在這個宇宙里面幾千年、幾萬年走不開,除非他能夠放下他自己的執著,否則很難超脫,所以為什么需要一些宗教的法會來超度這一些外靈、亡靈以求解脫,其實某個程度真的是有必要的。
2.進入光里面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進入光,當然很多宗教會訴求你一定要進入光,譬如阿彌陀佛的光來接引你,觀世音菩薩的光來接引你,圣母瑪利亞、耶穌基督、上帝的光,總之不管是任何的光,很多宗教有這樣的訴求,但是進入光里面呢?光確實讓你覺得很溫暖、很喜悅,就像我們講過的,瀕臨死亡的人,都會共同看到那道光的存在,那會是一個喜悅的世界,有人進入光里面,當然就一路地到了所謂的極樂世界,所謂的天堂里面去了,那里面更是極樂,根本就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恐懼的一個國度,而在那一個國度你休息夠了,很抱歉!他們還是要你再來一遍,也就是說即便你進入了光,最終的結果就是繼續回來輪回,所以乍聽起來進入光好像也是不夠究竟,但是至少比起剛剛那種選擇來的更好。
3.圓滿一切的成就,稱愿再來你可以不需要光的指引,你也不執著留下來當外靈,你已經圓滿在人世間的一切的成就了,你很清楚這一切是怎么回事,你也明白為什么要輪回,你更清楚進入那一道光是什么結果,你也清楚天堂跟地獄存在的原理,你圓滿了一切輪回的成就了,當然,你可能會有一種心念產生,那就是我想再回來,也就是我們將的稱愿再來,你的目的是什么?因為你知道了這一切的真理,你可以告訴很多的人要他們不要再執著,也不需要再執著宗教的光,而是你可以協助他們,帶領他們回家了,所以有一些少數這樣的人他們稱愿再來,來到人間喚醒眾生引領他們回家,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不就是嗎?4.解脫生命的輪回,究竟涅槃當你不再執著選擇留下來當外靈,你也清楚那道過只是過渡的一個吸引你的光而已,你更清楚為什么稱愿再來,因為對人世間起了慈悲心、同理心,了解眾生的苦,你看到眾生的苦猶如自己的苦,所以你的菩薩心會再呈現,而這樣子你會再回來,很抱歉,那還是輪回。
但至少你很清楚的來、很清楚地去,清清楚楚要來做什么,明明白白離開人世間的,才叫稱愿再來。
可是不要忘了你還是來輪回,所以很多菩薩會選擇再來輪回是因為他們想當菩薩,他們擁有一顆慈悲的心,“菩薩”跟“佛”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他們唯一不同的是“佛”沒有慈悲的種子,而菩薩只剩這顆慈悲的種子,只因為“菩薩”有慈悲的種子他們無法成佛,所以連這顆慈悲的種子都必須放下、解脫,才算真正的解脫。
5.創造另外一個宇宙、另外一個世界很多凈土世界、極樂世界就是這樣孕育而生!阿彌陀佛用了四十八個元素,在西方創造了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他的條件很簡單,你只 要念他的佛號,至心不斷的念著他,你可以帶業往生,到這個極樂世界去,藥師如來佛用十二個元素,在東方創造了一個琉璃凈土世界,一樣的,他有些門檻跟要求,你也可以輕易地進入到他這個世界,所以對這些成就者來講,他也可以不再回來,他選擇創造另外一個宇宙,干脆你們來我這里,我創造一個美麗的世界,沒有污染、沒有煩惱、沒有病苦的另外一個世界,歡迎眾生光臨。
所以死后有各種選擇的存在都看你的智慧了。
人死前能看到什么?人死前有征兆嗎?“在世的人死前有征兆嗎? 人死前能看到什么?”這是在世的人都想方設法要解開心中之迷。
【三】那么科學當中又是如何來解釋的呢?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研究過150個瀕死體驗者(經歷過“臨床死亡”后復生的人)的案例之后,正在試圖為人們揭開死亡真相。
盡管瀕死體驗發生的情境,以及親歷該種體驗的個人性格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這些人“瀕死體驗”的陳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把它們大體歸納為14條,他們是按照感受出現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一、人死前能看到什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研究過150個瀕死體驗者(經歷過“臨床死亡”后復生的人)的案例之后,試圖為人們揭開死亡真相。
盡管瀕死體驗發生的情境,以及親歷該種體驗的個人性格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這些人“瀕死體驗”的陳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我把它們大體歸納為14條,他們是按照感受出現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1.明知死訊他們親耳聽到醫生或是在場的其他人明確宣告自己的死亡。
他會感覺到生理的衰竭到達極限。
2.體驗愉悅“瀕死體驗”的初期有一種平和安詳、令人愉悅的感受。
首先會感到疼痛,但是這種疼痛感一閃而過,隨后會發覺自己懸浮在一個黑暗的維度中。
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最舒服的感覺將他包圍。
3.奇怪聲音在“瀕死”或者“死亡”的時候,有奇怪的聲音飄然而至。
一位年輕女子說,她聽到一種類似樂曲的調子,那是一種美妙的曲調。
4.進入黑洞有人反映他們感到被突然拉入一個黑暗的空間。
你會開始有所知覺,那就像一個沒有空氣的圓柱體,感覺上是一個過渡地帶,一邊是現世,一邊是異域。
5.靈魂脫體發現自己站在了體外的某一處觀察自己的軀殼。
一個落水的男人回憶說,他自己脫離了身體,獨自處在一個空間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語言受限他們竭力想告訴他人自身所處的困境,但沒有人聽到他們的話。
有一名女子說,我試著跟他們說話,但是沒人能聽到。
7.時間消失脫體狀態下,對時間的感受消失了。
有人回憶說,那段時間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體。
8.感官靈敏視覺、聽覺比之前更加靈敏。
一個男子說,他從未看得如此清楚過,視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增強。
9.孤獨無助在這之后,會出現強烈的孤立感和孤獨感。
一位男子說,他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和別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單”。
10.他“人”陪伴這時,周圍出現了別的“人”。
這個“人”,要么是來協助他們安然過渡到亡者之國,要么是來告訴他們喪鐘尚未敲響,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時間。
11.出現亮光在“瀕死體驗”最后的時刻,會出現亮光。
這道光具有某種“人性”,非常明確的“人性”。
12.回望人生這個時候,當事人會對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顧。
當親歷者用時間短語來描述它時,都是“一幕接著一幕,按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移動的,甚至伴隨著畫面,當時的一些感覺和情感都得以重新體驗”。
13.邊界阻隔在這時,人會遇到一道可以被稱作是“邊緣”或者“界限”之類的東西,阻隔你到某個地方去,關于它的形態有多種表述:一攤水、一團煙霧、一扇門、一道曠野中的籬笆,或者是一條線。
14.生命歸來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瀕死體驗”進行到某種程度后,人們必須“回來”。
在最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想趕快回到身體中去,但是,隨著瀕死體驗的深入,他開始排斥回到原來的身體,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這種情緒就更為強烈。
隨后,你就真的“回來”了。
人是一種相當依賴精神的生物,當人“瀕死”時,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讓死亡變得不那么可怕。
人死的時候,整個一生都將被重新評價,這種評價完全不依賴于你是否腰纏萬貫,身份地位是否顯赫,而僅僅取決于在你一生里與他人分享的愛和溫暖有多少。
二、死亡有征兆嗎?根據許多朋友們收集到的死亡征兆的例子,有些還是蠻著名的,有些很普通,從這些例子中,完全可以證明,人是可以產生死亡征兆的。
某年3月份,看到一則新聞報到,說一位高齡老人,身體一直不錯,有一天,他感覺到自已要去世了,就用粉筆寫了一首送給家人的絕筆詩,然后自已安然去世.這件事給我們一個問題,就是老人怎么知道自已要死了呢?難道他對于自已的死亡是有預感的嗎?這位老人對于自已死亡的預感,或許可以從生理角度理解,比如他覺得自已身體上,精神上衰敗到支撐不下去了,所以在心理上可能產生自已生命到了終點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以從人類的理性產生.但還有一些非生理原因的死亡,如死亡于突然的災難.比如車禍,或其實無法預知的突發事件,死亡人居然也會感覺到死亡的前兆,這一點從科學上如何解釋?以下是部分收集死亡征兆的例子:黎巴嫩總理哈里里]在遇刺前,曾預見到自己的死亡。
瓊布拉特在接受《泰晤士報》采訪時曾透露:“當時,哈里里明顯感覺到‘死亡之神’正在向我們逼近。
我永遠都忘不了他對我說的那句話:‘該來的終于來了,你我可能在劫難逃。’”沒想到,幾天之后,一聲爆炸真的見證了哈里里的死亡預言。
2月14日下午1點左右,由4輛豪華轎車和護衛吉普車組成的哈里里車隊通過圣喬治飯店前時發生劇烈爆炸。
霎那間,哈里里乘坐的汽車已經置身于一片火海之中。
2000年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遇難的海軍軍官科列斯尼科夫的妻子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淚流滿面地說:“不知為什么,我的丈夫似乎預感到了死亡。
就在他踏上死亡之航前不久,他悄悄地給我寫了一首凄涼的訣別詩,其中最不祥的幾句是這樣寫的:雖然我真的不愿意想到死亡,可當死亡的時刻即將來臨的時候,我真想悄悄地對你說:‘親愛的,愛你到永遠!’就像他悄悄寫這首詩一樣,他悄悄地把這首詩留在了家里.毛澤東逝世前的自言自語]1975年10月1日上午,毛澤東沒有看書,也沒有睡覺,獨自靠在床頭上,靜靜地想著。
突然,他自言自語道:“這也許是我過的最后一個國慶節了,最后一個‘十一’了。”一年后的9月9日,毛澤東在北京逝世。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提示]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一個朋友一次講起自己的夢,在夢中這個朋友登山時遇到雪崩而摔死。
榮格聽后當即提醒他說,近期不要做冒險的事情。
對方很不以為然,不久后這個朋友就在一次登山活動中,由于固定身體的鎖扣滑脫而墜崖身亡。
5.美國醫生的研究美國醫生威廉姆•格林、史蒂夫•戈爾斯坦因和亞歷克斯•莫斯一直在研究死亡的現象,他們對數千名突然死亡的病人背后的故事進行了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多數人預見到了自己的死亡。
而且他們表現出來的死亡前兆不是預言式的話,也不是為自己的后事做準備,而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狀態,通常是希望自己的所有事情都能夠井然有序。
許多人在死亡前會陷入一種消沉的狀態,持續的時間從一個星期到半年不等。
醫生們認為,這種出現的非常奇怪的憂郁是由本人體內的荷爾蒙變化引起的。
這種莫名的沮喪,其心理特征是為無法逃脫的死亡準備中央神經系統。
6.中國專業意象對話心理咨詢師何明華解釋心理咨詢師何明華,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國專業意象對話心理咨詢師何明華,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解釋,這種“預感死亡”的現象和人的潛意識有著很大程度的聯系,是人的心理情結在起作用,特別是這些預感多發生在突發的死亡事件之前。
人的潛意識是人類幾千年積淀下來的智慧,潛意識中包含的信息量遠遠大于人的意識層。
每個人潛意識里都有死亡的沖動,心理學上稱之為“死本能”。
7.弗洛伊德《超越唯樂原則》一書中提出在1920年的《超越唯樂原則》一書中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這一組相對的概念。
當人在生活中沒有得到足夠的快樂,或者精神上的壓力使其感到生是一種痛苦時,人對生的欲望就不是很強烈,這時死本能在潛意識中占的分量就比較大。
而當潛意識中這種死亡的動機強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現實中就會發生與之對應的事件。
何明華稱,人對死亡的預感,可以說是這種死本能激發、擴大的表現。
因此,很多人對死亡的預見會表現為一種消沉的心理狀態,這說明他們當時潛意識里“死本能”很活躍,而生本能相對壓抑。
何明華說,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能量總量是一定的,因此兩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如果人們在預感到自己死亡的時候,及時接受心理治療,正視其潛意識反映的心理狀態。
通過喚起其對生的渴望,擴大求生欲,使生本能更加活躍,而抑制死本能的作用,是可以避免死亡事件發生的。
解釋,這種“預感死亡”的現象和人的潛意識有著很大程度的聯系,是人的心理情結在起作用,特別是這些預感多發生在突發的死亡事件之前。
人的潛意識是人類幾千年積淀下來的智慧,潛意識中包含的信息量遠遠大于人的意識層。
每個人潛意識里都有死亡的沖動,心理學上稱之為“死本能”。
本能說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釋人的事件.但還有一些死亡前兆是通過其它”物質”反應出來, 物質沒有所謂的心理作用,用本能之說,就說不通了。
比如,中國歷史中常提到的某個了不起的人死亡時的天象異常。
人為什么會死不管多么長壽,人注定還是要死的。
在這方面,與人的老化有著一定的關聯。
大家的身體是由大約60萬億個細胞構成的。
通過復制舊細胞制造新細胞,并進行新舊細胞的更換,身體不斷地成長。
對此加以控制的是存在于各個細胞內的遺傳基因。
不過,上了年紀之后,制造新細胞的能力會逐漸減弱,舊細胞則會增加。
這就是老化的原因。
老化加劇的話,皺紋會增加,牙齒會脫落,變得容易得病,身體的功能停滯,不久就會死亡。
萬事萬物都是一個循環,從宇宙的循環運轉到四季往復,生物的生老病死。
世界上似乎沒有任何一樣不重復的事物。
我相信地球在重復很久以前曾滅亡的文明。
地球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部分,而宇宙又是什么的一部分呢?或許宇宙的存在只是某個思想,思想造就了宇宙,而宇宙造就了思想...又是一個循環。
死,只是循環過程的一部分,將造就新的生...人所能做的,只是順應規律,順應自然。
【四】在中國人們怎么理解的呢?人從兒童到少年,青年,中年最后進入老年,這是不了抗拒的自然規律。
人在老年以前,各器官的功能健全,運轉較為正常。
但進如老年以后,身體的各個器官由于長年不停地工作,功能已不如以前,抵抗力也下降,這時得病的機會就較以前增多了。
人體的重要器官得了病不容易治好。
就會提前結束我們的生命;其它器官得的病,也常危及到我們的生命。
雖然科技,醫療事業在當今社會發展很迅速,但癌癥這個魔鬼仍無人制服。
人體就像一臺機器,經正常的磨損到一定的時間也會報廢;意外的事故也會使人受損。
無論從理論 還是實踐上來說,人都不可能長生不老。
但人也能適當延長自己的壽命,比如經常鍛煉,保持精神愉快等。
人生在世只是寄居,死后等待那最終的審判,義人會復活并永遠活著,惡人會再死并永遠死著。
但無論是最后的生還是最后的死,你總是存在著。
人死后會去哪里?輪回轉世的科學證明自古傳言,人死之后還會投胎轉世,且魂魄經六道輪回再重生,甚至有的地方傳言有的人記得上輩子的事,對于輪回轉世,我們可以理性分析一下,如果人死后魂魄可以轉世投胎的話,魂魄即常說的鬼了,那么轉世后鬼魂也會消失,而傳言中見到鬼又哪里來?又有人說冤死的人不能馬上投胎,鬼魂會在人間游蕩。
但很多的見鬼傳聞中,有很多見到的鬼魂不是冤死的。
有人見到的鬼魂有幾十年的,甚至上百年的。
難道這些人的魂魄死后幾十年上百年都不投胎嗎?還有很多地方每到過節都會給祖先燒紙錢,還會把祖先接回家過節。
這一點我有點不能理解了,人的魂魄都轉世投胎了,冥紙燒給誰了,但對這個問題又有人說人有三魂七魄,投胎不要全部的魂魄。
總之不管哪種說法,總有人辯駁,也有很多人去自園其說。
我也不是否定人死后不能轉世投胎,我也不知道到底死后能不能投胎,因為這個問題也沒人能拿出證據。
我只是站在個人的立場來看,我總感覺這中間好像存在著很多漏洞,很多說法都是經人嘴說出來的。
這些說法都是不能驗證的。
但是在世界宗教中,一般都認為人死后會有一定的歸宿。
佛教認為人死后,會根據人的業力因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在六道中輪回。
基督教與天主教都認為,人死后到天堂或者會是到地獄。
佛家認為,一般人死后會依個人生前的業力在“六道”中流轉。
還認為,生命的本身就是一個輪回的過程。
生與死一樣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認為死亡是一個新生的開始,當人死亡之后,其軀殼也就是說肉身會消失,但靈魂會永存。
在“六道”中輪回者,死死生生,無窮盡也。
1、十法界之說:佛教有“十法界”之說,法界在佛家一般是指意識所緣的境。
在不同的經論和宗派,對法界的開合分類有所不同,有一法界、三法界、四法界、五法界、十法界等之說。
十法界里面的眾生,有十個階層不一樣。
十法界里從上面往下面看,有佛、有菩薩、有緣覺、有聲聞;再往下面有天、修羅、人,再底下有畜生、餓鬼、地獄;前四位是四圣,后六位是六凡。
而佛教認為,人死了就是靈魂離開了肉體,會進行轉世輪回。
2、六道輪回之說:死亡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一般認為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就會轉世投胎,人死后的這49天中,如果其家人在這段時間里,能夠幫助亡人多做些善事,可以幫助亡人往生或轉世。
六道輪回包括:地獄、鬼、畜牲、人、阿修羅、天人。
行善之人,死后轉世三善道;三善道包括:天道、阿修羅到、人道。
作惡之人,死后墮入三惡道;三惡道包括: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如果一旦落入三惡道,會很難超脫的。
3、人死后是如何投胎轉世的:關于來到人間投胎的眾生,其轉世因緣是很復雜的。
本文談的,是在人死以后,處在中陰身的境界和其投胎轉世過程。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以為人死后即變成了鬼;還有的對于靈魂的認識,以為人死之后的靈魂就是鬼。
按照佛教的六道輪回之說,人與鬼都是六道輪回中的一道,所以在人死之后,只有極少的會生于鬼道。
所以說在人死之后即變成了鬼,這按佛教的觀點來說是不成立的。
(1)中陰身階段:按照人有靈魂之說,人死之后靈魂也自然離去,人的前世生命就此而終止。
一般人臨終后,都會有四十九天的中陰身自由漂泊期,在投胎轉世的四十九天這段時間內,稱為中陰身階段。
(2)中陰身特性:中陰身雖沒有了肉體,但其靈魂還是有意識的,這就是中陰身的我。
中陰身的境界,前后大致有四十九天的壽命,短則以分秒或者以幾天計算,多則長達四十九天以內。
處在中陰身階段,有的會重生新的生命(獲得新的生命),這就是人死后靈魂投胎轉世現象。
中陰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以七天為一周期,而每七天且是一生死,經過七番生死,待業緣的安排,七七日而去投生。
以往投胎,一般多在家族中投胎轉世。
而現在國家規定一個家庭只允許生一胎,因為生育的名額受限,在家族投胎的機會少了,那么只能往家族以外投胎了。
中陰身之所以要投入這個家庭,這個父母之中,是因為有前世的因緣牽引。
有的是討債還債,有的是索命而來,有的是報恩而來,有的是協助父母創業而來的等等,總之都是無緣不來。
4、投胎轉世人因緣有些是前世為人,今生重新再投胎為人的。
有的是來人間還債、討債、報恩,或貪戀人間放不下感情、親情、愛情等,但能重新轉世為人。
有些靈魂是在地府幽冥受苦報之后,因緣成熟,今世重新投胎到人間為人。
有些人前世在畜生道因苦報已滿,今世轉為人身的。
有些是從魔界轉世來到人間的。
有些是從阿修羅界來的。
有些是在天界生活享受福報盡了的時候,從天界轉世人間行善積德的。
有些是從天界轉世來人間辦事,或者完成某種使命的,或度化眾生的。
人死之后,根據每個人在陽間的表現決定著每個人的未來。
人死后,未來將到什么地方?決定于過去的業緣。
在中陰身階段會經常的回家,如果我們生前的行為惡緣多,有的多年徘徊游蕩或處在深淵,忍受著巨大痛苦,有的還被魔鬼所追趕,這整個景象和環境都是由我們的業障造成的。
如果是屬于自然死亡的,而不善不惡,較為人正直之人,大多數投胎轉世重新來到人間。
佛陀在《入胎經》中講述:“又彼中有欲入胎時,心即顛倒。
若是男者,于母生愛,于父生憎;若是女者,于父生愛,于母生憎”。
戀父情結與戀母情結的產生,在嬰兒未出生之前,也就是在受精卵形成時刻也經有了性意識。
《入胎經》描述說:“凡諸中有,皆具神通,乘空而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中陰身具有神通,即使相隔萬里,也能感應到跟自己有緣的一些受胎機會。
會看到自已許多未來的父母,但只會尋找與你最有緣的一對父母。
5、如何投胎的:如果有緣的女人排卵期到了,當與有緣的父母在做愛時,就會不由自主地進去入胎投生。
對于母親的向往和喜愛,以及對父親的憎恨或嫉妒,將導致那個靈魂轉生為男嬰;反之,則將轉生為女嬰。
對于雙胞胎而言,是兩個中陰身同時投胎,此時入胎投生,中陰身到此已就結束了。
【五】科學上新的突破-量子力學解釋:人不會真正的死去
(1)依據這一理論,人類瀕死體驗相當于大腦中量子計算機的一個程序,即使死亡之后仍存在于宇宙之中,這將解釋那些瀕死體驗者的神秘記憶。
美國亞歷桑那州大學意識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學和麻醉學系名譽教授斯圖爾特-哈梅羅夫博士提出了這項準宗教理論,基于意識量子理論,他和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羅杰-彭羅斯(他和霍金一起證明了“奇性定理”)提出,我們的靈魂包含在大腦細胞中的微管結構。
他們指出,人體瀕死體驗是微管量子引力效應,這一效應也被稱為“微管量子目標還原調諧(Orch-OR)”,因此我們的靈魂并不只是大腦神經細胞的交互。
事實上它們形成于宇宙之中。
這一理論非常類似于佛教和印度教理論——人類意識是宇宙的主要部分,這也類似于西方哲學唯心主義。
基于這些信仰,哈梅羅夫博士稱,瀕死體驗中微管失去了它們的量子狀態,但是其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壞,它們僅是離開了身體返回至宇宙。
哈梅羅夫在科學頻道記錄片《穿越蟲洞》中指出,比方說心臟停止跳動,血液停止流動,微管將失去它們的量子狀態。
微管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壞,它是無法被摧毀的,只是被干擾,驅散分布在整個宇宙。
如果一位患者死而復生蘇醒過來,量子信息將返回至大腦微管,此時他會驚訝地說:“我經歷了一次瀕死體驗。”他強調稱,如果這位患者沒有死而復生,最終死亡之后量子信息將離開身體,從而可能被模糊地鑒別為靈魂。
“微管量子目標還原調諧”理論遭到了一些經驗主義思想家的嚴厲批判,在科學界仍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然而,哈梅羅夫認為量子物理學研究開始驗證“微管量子目標還原調諧”理論,基于近期研究顯示的量子效應能夠驗證許多重要的生物學進程,例如:氣味、鳥類導航和光合作用。(2)每一個宇宙擁有獨立的時空(time space),量子力學幫助我們觀察多重宇宙的存在。
人類至今無法真的“看見”多重宇宙的原因,就是我們無法從這個時空跨越到另一個時空,也就是另一個地球。
超弦理論更進一步的提出物理世界的一種超時空架構,就是多維時空為了將玻色子和費米子統一,科學家預言了這種粒子,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人們很難找到這種能夠證明弦理論的粒子。
超弦理論作為最為艱深的理論之一,吸引著很多理論研究者對它進行研究,是萬有理論的候選者之一,可來解釋我們所知的一切作用力、乃至于解釋宇宙。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維克森林醫學院大學教授蘭薩(Robert Lanza)聲稱,從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角度出發,有足夠證據證明人死后并未消失,死亡只是人類意識造成的幻象。
蘭薩聲稱他在量子力學中找到證實“人死但未消失”的證據。
他提出生物中心論(biocentrism)支持自己的論點,指稱是生命創造宇宙,有個人意識才有宇宙的存在,實質上的生命與生物是真實世界的中心,接著才有宇宙,宇宙本身并不會創造生命;意識使得世界變得有意義,時間與空間只是人類意識的工具。
蘭薩的研究發現,人在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動時,即物質元素處于停頓狀態時,人的意識訊息仍可運動,亦即除肉體活動外,還有其他超越肉體的“量子訊息”,或者是說俗稱的“靈魂”。
他說,生物中心論類似“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當下所發生的每件事情,在對等的多重宇宙(MutipleUniverses)中也同時進行,當我們開始質疑、重新思考關于時間與意識的問題時,也同時影響另外一邊對等的我們的意識。
當生命走到盡頭,即身體機能盡失時,蘭薩認為,還會在另一個世界重新開始。
巴克斯特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測謊儀專家。
1966年他意外地通過測謊儀記錄到了植物的類似人類的高級情感活動,并隨之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他的研究轟動了全世界。
1966年2月的一天,巴克斯特在給庭院的花草澆水,他一時心血來潮,把測謊儀的電極連到了一株天南星科植物牛舌蘭的葉片上,并向它根部澆水。
他驚奇的發現:在電流計圖紙上,自動記錄筆記下一大堆鋸齒形的圖形,這種曲線圖形與人在高興時感情激動的曲線圖形很相似。
極度震驚的巴克斯特隨后改裝了一臺記錄測量儀,并把它與植物相互連接起來做了各種實驗。
有一次,巴克斯特構想了對植物采取一次威脅行動用火燒植物的葉子,一瞬間在心中想象了這一燃燒的情景,圖紙上的示蹤圖瞬間就發生了變化,在表格上不停地向上掃描。
而巴克斯特此時根本沒有任何動作。
隨后他取來了火柴,剛剛劃著的一瞬間,記錄儀上再次出現了極強烈的恐懼表現。
后來他又重復多次類似的實驗。
比如,當他假裝著要燒植物的葉子時,圖紙上卻沒有這種反應。
巴克斯特各種實驗表明:植物還具有辨別人真假意圖的能力和具有感知人心理活動的能力。
1973年,彼得-托姆金斯和克里斯朵夫-伯得著的《植物生命奧秘》一書出版。
書中不僅重復了巴克斯特的實驗,并且進一步顯示植物還對語言、思維、祈禱有反應。
這項研究已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植物心理學。
【六】最后我們說,”生“和”死“并不是相對立的兩個概念,而是一體兩面,是同一個概念。
小的方面來說,人、動物、植物、乃至所有”活著“的東西,無不時刻在生生滅滅。
人體內無數細胞,每時每刻都有死去的,同時又有新的生成。
大的方面來說,一個東西死去,同時有新的東西誕生。
一個宇宙死亡了,會變成另外的一個新的宇宙,并不是死掉了就消失了。
作為有意識、有思想的”人“,死亡只是在這個世界上的形態變化了,物質并沒有消亡;而意識部分可能以另一種形態重新”出生“了,也許在這個世界,也許在另外的世界。
哲學上說,生命并非是從一個起點到一個終點。
人生只不過是一個過客。
不要把生命看的太重要。
《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所以,當死亡來臨,我們坦然面對,無需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