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號最新消息,“朱諾號”抵木星軌道與估算僅差一秒,日前NASA表示正在對木星進行詳細勘察,圖片有望在8月底或9月初公布于眾。
【7月7日100UFO研究中心】在發布會上,NASA專家坦言,“朱諾號”的此次任務十分艱巨,面臨諸多風險與考驗,在飛行了近五年后執行如此精確的飛行任務,成敗難定。“這是一場大賭博”,NASA專家說。
據悉,“朱諾號”攜帶有一臺廣角彩色攝像機JunoCam,能夠在飛掠木星時獲得木星兩極高清晰度圖像。
由于比此前所有人造飛行器更接近木星,朱諾號獲得的圖像將是有史以來最清晰的。
包括JunoCam在內,朱諾號上所有的非入軌設備將在進入木星軌道兩天后打開。
經過傳輸、處理和解壓,這些美麗的木星圖片有望在8月底或9月初與公眾見面。
據國外多家媒體報道,NASA新一代探測器“朱諾號”無人太空飛船(Juno)已于北京時間7月5日11時53分成功進入木星軌道。
時差與預估只差一秒,實在讓人驚嘆!
“我們抵達目標地的時間差僅有一秒鐘。”Juno項目負責人里克·尼巴肯(Rick Nybakken)激動而自豪的表示,“而這個目標地是個直徑僅為幾十公里的范圍。
這個成績難道不讓人驚嘆不已?”當問及尼巴肯為何“朱諾號”能夠以其幾乎完美的時間抵達木星時,尼巴肯表示:“參與的工作人員們都太厲害了。
此外,更讓NASA驕傲的是:“朱諾號”在其五年的星際旅程中,只對機動軌跡進行了一次校正。
此次校正發生于2月3日,而根據原計劃,NASA在5月31日還曾安排了另外一次校正。
不過,“朱諾號”最終并沒有此需要。
事實上,在“朱諾號”飛行了5年和17億英里后,僅借助地球引力的加速度,馬不停蹄地抵達木星。
“朱諾號”的本次使命是詳細了解木星云層下的景象,看看煙云圍繞下的木星究竟是一團氣體,還是它有一顆實心。
而反過來的說,這一新的探索項目或許也會為解釋太陽系的起源提供更有價值的線索。“朱諾號”導航儀之所以能夠精準的定位和抵達目的地,主要依賴于幾個重要工具。
它將通過9臺儀器對木星進行拍攝和觀測。
4個行星追蹤器也是關鍵。
這些追蹤器外觀類似攝像機,能夠掃描和識別“朱諾號”周邊的行星。
此外,內建的星際坐標系統也能夠實時指導“朱諾號”是否正在前往正確的方向。
另外在地球上,西班牙、澳大利亞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分別建有三座大型的無線電接收站。
這些站點能夠接收到“朱諾號”發來的信號,以達到實時追蹤其位置和速度。
“他們能夠區分太陽對“朱諾號”的影響、木星對“朱諾號”的影響以及太陽風對“朱諾號”的影響。”尼巴肯指出,“任何可能會產生擾動的情況都被考慮了。
而我們每一次的演示都能完全對照出實際情況。”“朱諾號”的測量任務還將幫助科學家們估算木星上的水分含量,為木星的成因提供更多的參考信息。“對木星上水分含量的調查,將告訴我們許多關于它形成原因的信息,因為如果木星是由一大塊冰組成而不是像太陽那樣,由同一塊塵霧組成的話,我們將得到不同的水分含量結果。”萊文繼續向我們解釋道。
NASA還表示,在制作它的七年時間里。
科學家還為朱諾號設計了鈦制防護殼,為的是抵御木星大氣層的惡劣環境、巖石撞擊、強力輻射和極端低溫。
在未來20個月內,這種防護殼將保障它的安全以及正常運作。
在進入木星軌道后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里,朱諾號將在距離木星云層頂大約4600公里的高度圍繞木星運行37圈,對木星起源、內部結構、大氣及磁場等相關數據進行探測,成為人類歷史上距離木星最近的航天器。
按計劃,朱諾號將環繞木星飛行37圈。
從多個角度對木星的大氣、光譜等特性進行觀測并數據回送。
關于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已順利進入木星極地軌道這一消息。
谷歌還是沒有放棄湊熱鬧,迅速的在全球大多數國家更新了Doodle來慶祝這一“壯舉”。
該Doodle左側部分為NASA的實驗室,右側為“朱諾號”加字母組成的“google”以及木星的北極部分;當“朱諾號”發出“鼓掌”、“拍照”等信息,NASA實驗室的大屏幕上也依次出現這些信息;而屏幕下,不同膚色、性別的研究人員們正在歡呼跳躍。
雖然這個Doodle像素顯得很低,但觀眾表示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