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發現:傳說中的四大美女
古時,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 “閉月”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西施的,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 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容貌過人。
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七夕節前浙江寧波紹興地區的婦女有用荊樹葉浸水洗頭發的習俗,傳說可以使頭發滑潤烏黑。
相傳春秋時期,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被俘作了人質,得赦回國后,選范蠡為相,臥薪嘗膽,圖謀報仇,復興大業,范蠡深思熟慮之后,準備選取一才色兼備的女子送給吳王,使其溺情于聲色,不理朝政,以便越國報滅國之恨。
一天,范蠡遇見了西施。
西施自幼聰慧,天姿國色,平常喜歡用荊葉浸水梳洗。
越滅亡以后,她常在浣沙溪邊自吟:“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見春,浣沙水清清,難洗亡國恨。”范蠡見西施不但貌美,而且為亡國而哀痛,是個難得的好女子。
在稟告越王勾踐之后,范蠡帶了印符護送西施到了吳國。
西施委曲求全入吳,吳國滅亡后,范蠡便帶了西施于七月七日隱姓埋名,泛舟于五湖之間,老百姓為了表示對西施的敬愛,于七月七日用荊樹葉浸水洗發,以示紀念。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
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于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
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
越王勾踐得知后就當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么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吳王照勾踐說的,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
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
勾踐回國后接受了范蠡獻的復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展農業,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線。
當時,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
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后,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于游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
越王勾踐乘虛而入,出兵攻打吳國,達到了復國報仇的目的,這里邊有西施的很大功勞。
古代,沿浦陽江有“上諸暨”和“下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諸暨,下諸暨即浦陽江下游之地。
秦時置諸暨縣包括這兩部分,西漢時把下諸暨單獨置縣,稱“余暨”,三國吳時改稱“永興”,唐天寶元年正式改名為“蕭山”,一直沿用至今。
西施的故里雖在今蕭山縣境內,但它屬諸暨縣故地,所以人們習慣上稱西施為諸暨人。
歷史上蕭山臨浦行政區劃確實多變,自古以來,臨浦鎮歸蕭山、諸暨和山陰三縣其中兩地或者三地共同管轄。
尤其是鎮上山陰街,自古就有“山陰不收,會稽不管”之說。
楊玉環“羞花” 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
734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納為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王妃,時楊氏年16歲,李瑁也年約16歲。
737年,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后宮數千宮娥,無一能使玄宗滿意。
高力士為了討玄宗的歡心,向玄宗推薦了壽王妃楊玉環。
740年,玄宗幸溫泉宮,使高力士至壽王宮召楊氏,令其出家,號太真,住于太真宮。
745年,另立左衛中郎將韋昭訓的女兒為壽王妃,玄宗冊封楊氏為貴妃,“父奪子妻”,成為唐朝宮闈的一大怪聞。
玄宗親譜《霓裳羽衣曲》,召見楊貴妃時,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并親自插在楊氏鬢發上。
玄宗對后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秘記》卷三)復制新曲《得寶子》,足見寵幸之隆。
時宮中未立新皇后,宮人皆呼楊氏為“娘子”,實居后位。
鄭處誨講了一個故事,說在楊玉環晉為貴妃之后,嶺南貢上一只白鸚鵡,能模仿人語,玄宗和楊貴妃十分喜歡,稱它為“雪花女”,宮中左右則稱它為“雪花娘”。
玄宗令詞臣教以詩篇,數遍之后,這只白鸚鵡就能吟頌出來,逗人喜愛。
玄宗每與楊貴妃下棋,如果局面對玄宗不利,侍從的宦官怕玄宗輸了棋,就叫聲“雪花娘”,這只鸚鵡便飛入棋盤,張翼拍翅,“以亂其行列,或啄嬪御及諸王手,使不能爭道。”(《明皇雜錄》)后來這只可愛的“雪花娘”被老鷹啄死,玄宗與楊貴妃十分傷心,將它葬于御苑中,稱為“鸚鵡冢”。
元朝詩人楊維楨《無題效商隱體詩》云:“金埒近收青海駿,錦籠初放雪衣娘。”(《鐵崖集》)就是詠及玄宗與楊貴妃的寵物白鸚鵡的。
玄宗對寵物白鸚鵡尚且如此珍惜,其對楊貴妃的厚寵更不待言了。
由于楊貴妃得到重寵,她的兄弟均贈高官,甚至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職,操縱朝政。
玄宗游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
沿途掉落首飾遍地,閃閃生光,其奢侈無以復加。
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徹書家廟碑。
有一次,楊貴妃恃寵驕縱,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譴歸娘家。
可是,貴妃出宮后,玄宗飲食不進,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來。
750年,貴妃偷了二十五郎(分阝)的紫玉笛,獨吹自娛。
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
貴妃出宮后,剪下一綹青絲,托中使張韜光帶給玄宗,玄宗大駭,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
李肇說:“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
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唐國史補》卷上)杜牧《過華清宮》詩云: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關,無人知是荔枝來(《中晚唐詩叩彈集》卷六)就是詠嶺南貢荔之事,后世嶺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據說得名于此。
天寶中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立過邊功,深得玄宗寵信,令楊氏姐妹與祿山結為兄妹,楊貴妃則認祿山為干兒子。
祿山以入宮謁見干娘為名,竟明目張膽地調戲起楊貴妃來。
楊貴妃在長安慶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華清宮,玄宗令梨園置樂,于長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適廣東南海進荔枝到,遂以《荔枝香》為曲名。
同年十一月,安祿山反,玄宗倉皇入川,次年途經馬嵬驛(今陜西省興平縣西),軍隊嘩變,逼玄宗誅楊國忠,賜楊貴妃自盡,時年38歲。
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敘玄宗與貴妃的悲劇故事。
天寶中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立過邊功,深得玄宗寵信,令楊氏姐妹與祿山結為兄妹,楊貴妃則認祿山為干兒子。
祿山以入宮謁見干娘為名,竟明目張膽地調戲起楊貴妃來。
楊貴妃在長安慶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華清宮,玄宗令梨園置樂,于長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適廣東南海進荔枝到,遂以《荔枝香》為曲名。
同年十一月,安祿山反,玄宗倉皇入川,次年途經馬嵬驛(今陜西省興平縣西),軍隊嘩變,逼玄宗誅楊國忠,賜楊貴妃自盡,時年38歲。
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敘玄宗與貴妃的悲劇故事。
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音zhi)支單于打敗。
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
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
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
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
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后地同漢朝打交道。
漢宣帝死了后,他的兒子劉奭(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
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
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于。
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
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
元帝許。
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
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后宮去傳話:"誰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后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
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
有個宮女叫王嬙 (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
自愿到匈奴去和親。
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
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
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后,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聽候挑選。
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
王昭君不愿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
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 開了長安。
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
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
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
打這以后,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于去世后,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
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
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
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擔憂。
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
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
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
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
二人都是好色之人。
從此以后,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
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后,心懷不滿。
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并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
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其實西施的美貌我們誰也沒見過,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貴妃,其實據考證,她們都有缺陷。
西施的缺陷就是腳比較大。
西施是大腳,發明了遮腳裙。
貂蟬是一眼大一眼小,應該是比較明顯,雖然每個人都有大小眼,但如果不明顯也看不出來,但貂蟬的估計是挺明顯的。
王昭君是溜肩,故發明了墊肩。
楊貴妃倒還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審美觀,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5,但是我想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楊貴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別的喜歡沐浴。
其中,楊玉環與王昭君為歷史記載中真實存在的人物,西施出現在最早的志書《越絕書》中;只有貂蟬出現在《三國演義》中,是唯一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的虛構人物,其真實情況尚待考究。
世界沒有完美無瑕的人,但可以有心地完美的人。
這個我們當今社會也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