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疑現生命跡象,云層中檢測到磷化氫和氨
金星疑現生命跡象,答案:科學家在金星云層中檢測到磷化氫和氨這兩種與生命相關的氣體-磷化氫和氨,這兩種氣體在地球上主要由微生物產生,但在金星上,其來源仍不明??茖W家推測可能是未知化學過程或微生物活動,但目前缺乏直接證據。未來,印度、美國和中國的探測任務將為解開這一謎團提供更多線索
金星——這顆被酸云包裹的熾熱行星,最近讓科學界炸開了鍋。不是因為它的高溫(表面462℃),而是云層中反復出現的兩種神秘氣體:磷化氫和氨。這些在地球上與生命密切相關的物質,為何會出現在這個地獄般的星球?
一、金星云層中檢測到磷化氫和氨
2020年,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克萊門茨團隊首次在金星云層中檢測到磷化氫,但當時其他團隊未能復現結果。直到2024年,他們調整觀測策略,選擇在金星從黑夜轉向白晝的過渡時段,利用夏威夷的麥克斯韋望遠鏡再次捕捉到該氣體,濃度最高時達到首次發現的140倍。
更意外的是,這次還發現了氨。這兩種氣體在地球上的主要生產者是微生物:磷化氫由厭氧細菌產生,氨則來自動植物分解。但在金星這種缺乏自由氧和氫氣的環境中,常規化學反應極難生成這些物質。
二、這兩種氣體和生命有什么關系?
金星云層距地表50-60公里的區域,溫度維持在30-80℃,氣壓接近地球海平面??茖W家提出一個大膽假設:某些微生物可能演化出在硫酸液滴中生存的能力,通過分泌氨中和酸性環境,并釋放磷化氫作為代謝副產品。
這種生存模式并非天方夜譚。地球上的氧化硫硫桿菌就生活在火山酸性湖泊中,而南極冰層深處也存在著嗜極微生物。不過目前所有猜想都缺乏直接證據,探測器尚未捕獲任何微生物樣本。
懷疑派提出了其他可能性:火山活動、閃電、隕石撞擊等。但計算顯示,金星已知的火山噴發強度,需要增強100倍才能產生觀測到的磷化氫量。而氨的穩定性極差,在金星大氣中僅能存在數分鐘,必須有持續的產生源。
更蹊蹺的是氣體分布規律——磷化氫濃度會隨太陽光照變化,白天被紫外線分解,夜晚重新累積。這種晝夜波動模式,與微生物的光保護機制存在某種巧合。
2026年印度計劃發射"金星飛船",搭載可穿透云層的毫米波雷達。NASA的"達芬奇+"探測器則設計有采樣膠囊,能在云層中直接捕獲氣溶膠顆粒。中國紫金山天文臺正在研發激光光譜儀,可實時分析氣體同位素特征。
這場持續四年的科學爭議,或許很快會有定論。正如克萊門茨所說:"無論是生命還是新化學,我們都將改寫教科書。"下一次金星凌日時(2028年6月),人類凝視這顆晨星的眼神,或許會多一份對宇宙鄰居的重新認知。